“以戰功封侯的六年後, 即元狩五年,官至丞相的李蔡因涉嫌侵占漢景帝陽陵的空地被問罪, 畏罪自殺。為什麼說涉嫌呢,因為李蔡占的這塊地,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地段,在陽陵的邊緣位置,可以說是陵墓範圍內,也可以說不是。”
“當不管怎麼說, 李蔡確實占了一塊地,才會被政敵抓到把柄。世家出身,以戰功封侯,景帝時就已經官至兩千石, 怎麼看都是不差錢的人。卻因貪小便宜占了一塊地,葬送了性命, 隻能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吧!”
“當然了此中人也不止李蔡,漢武帝的舅舅田蚡也乾過這事。田蚡早年很是奉承魏其侯竇嬰, 等自己的外甥當了皇帝,就抖起來了,看上魏其侯竇嬰在城南的田地,就直接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沒有給他, 然後灌夫知道後又斥責了籍福,於是被田蚡記恨。”
“看看,魏其侯竇嬰這樣的老侯爺都免不得被人勒索,要是落在普通老百姓頭上, 怕是通知一聲都沒有吧!當然了田蚡如此理直氣壯也有有原因的,竇嬰的兒子犯法,田蚡給予了包庇, 端得一個官官相護。”
“因這件事,田蚡與竇嬰、灌夫結仇,抓兩人小辮子,往死裡搞,最後灌夫族滅,竇嬰斬首。不久後,田蚡病重因夢到灌夫、竇嬰冤魂索命瘋癲而死。不過他也算死的及時,若不然再晚點淮南王劉安謀反案查出他奉承劉安那些個我外甥無子,大王遲早取而代之的話,高低也是個族滅。”
“當然了,田蚡乾過的缺德事遠不止這一兩樁。元光三年,黃河改道南流,十六郡遭嚴重水災。田蚡的封邑鄃在舊河道以北,沒有受到水災,卻是修複河道時最適合泄洪的位置。但田蚡為了保住自己的良田,就扯著王太後之名說那是他與太後的田不能淹,收買官員阻止泄洪,使治河工作陷入僵局長達二十多年。”
“據《漢書·地理誌》記載,僅黃河決口所在的東郡,就有大約四十萬一千二百九十七戶,計一百六十五萬九千零二十八百姓。那十六郡百姓是多少戶,多少人?因田蚡一己之私,二十年間門,是成千上萬百姓飽受洪澇之難,妻離子散。”
聽得此言,東郡百姓對田蚡憎惡萬分,又忍不住擔憂起之後的黃河決堤。
劉徹生氣之餘又不免慶幸,如今提前知道了黃河決堤之事,甚至連哪裡適合泄洪都曉得了。隻要令人提前勘測監督河堤,一旦黃河有決堤危險,就提前劃定泄洪地區,便可減少決堤損失。
“全都記下來,尤其是年份要記清楚。”劉徹叮囑道。年號和年數前後對照,等得到的信息多了,或許可以推測出具體年份。
“不僅如此,東郡還是糧食大郡,受災直接導致朝廷鬨糧災了。田蚡這一下子不僅坑了十六郡百姓,連皇帝也被他坑老慘了。且田蚡的貪心可不止於此,他連皇帝的東西都敢覬覦,曾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盤劃給他擴建住宅,氣得漢武帝都問他要不要把朕的武器庫也給你。”
“這就是古代的某些王公貴族,人心不足蛇吞象,為了自己的良田可以置千萬百姓於不顧。家財萬千,還會去貪圖不屬於自己的土地。這種人沒有落個族滅,實在是老天不開眼。”
“完了,全完了!”田蚡跌坐於地。
因天幕揭穿他的一些小心思,皇帝對他這個舅舅已經不複信任。但那些事情畢竟尚未發生,看在王太後的麵子上,皇帝不會重用他,卻也不會拿他怎麼樣。可這些事情一出,那些災禍不發生便罷了,一旦事情發了,皇帝怕是會拿他祭天平民憤。
“當然了這都是題外話,但有一說一,李蔡品德有瑕疵,李廣也不完美,同樣是畏罪自殺。真要論個高低,李蔡至少能力比李廣強,為什麼唐高祖李淵亂認親戚,編族譜不追認李蔡這支,而是去碰瓷名氣與實力不相符的李廣呢!”
“畢竟李廣一生空有名氣,並沒有太大功績,加上他孫子李陵的緣故,在漢朝後期,李家名聲其實是不太好的。最最重要的是,李廣後人因李陵投匈奴和巫蠱之禍被族滅了兩次。如果有後人,也就是李陵在匈奴和匈奴單於之女生育的子嗣。”
漢朝人:哦,原來李陵是李廣的孫子。
李唐的皇帝們表示這就有點尷尬了,紛紛開始埋怨唐高祖李淵,這認的什麼祖先啊!同時琢磨著偷偷回去修改高祖編寫的族譜。
認祖宗本是給自己貼金,這是世家心照不宣的事情。李廣名氣大,而普通百姓哪裡知道李廣後人的那些細節。哪想到出來個天幕,能將李家說的這般明明白白。
李廣想打孫子,但孫子好像還沒出生,也不知道哪個兒子所生。李廣一生雖沒有以戰功封侯,但也沒有降敵啊!對於武將,降敵可是比死亡和戰敗都要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