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曆史上的李廣, 曆史劇給了李廣非常悲壯的結局。漢軍敵眾我寡,李廣負責誘敵然後英勇戰死,馬革裹屍。受電視劇影響, 就有很多人以為李廣是因衛青派他誘敵戰死。嗯~我有個朋友就拿著電視劇劇情和我吵過。”
“實際上這一戰孤軍奮戰殺得昏天暗地的是衛青, 就連頭次出戰的曹襄也是忠於職守, 沒有拖後腿。畢竟不是誰都是衛青和霍去病這甥舅倆, 上陣就能領兵。曹襄承襲萬戶侯, 是第五代平陽侯,長於綺羅上戰場不拉跨就很值得表揚了。”
“可惜曹襄不僅在戰場上頗有乃祖之風,就連短命也肖父, 與霍去病一樣都是英年早逝,不到三十歲就沒了。”
曹壽:……
平陽公主抱了抱年幼的兒子, 想到未來兒子早逝, 孫子冤死,就有一股子無處發泄的鬱氣。
“說遠了, 曆史上真實的李廣並非戰死,因為迷路, 錯失戰機,這一戰純粹就是遊了個沙漠。戰後,怕漢武帝問罪,加上封侯無望, 這名老將絕望自殺,從此成了後世諸多酸儒抱怨君王不識貨的素材。”
“突然覺得豬豬陛下也不容易,酸儒們覺得自己是千裡馬沒有遇到伯樂,不敢罵當代君王,就用李廣難封,悄麼麼暗喻一下漢武帝不識貨。嘖~漢武帝雖然有時候挺瞎, 但挑武將這事,他隻有挑錯,從沒挑漏。”
“豈有此理!”劉徹生氣道。
“漢文帝晚年就很看重李廣,對他多有讚譽。漢景帝最初也非常看重李廣,想要重用他。七國之亂時,李廣隨周亞夫平定藩王之亂立過功。有一種說法是漢文帝、漢景帝想把他捧成政/治將軍,類似於現代娛樂圈造星。”
“在沒有實績前,可以鼓吹一下諸如箭射石虎,七國之亂中亂軍中奪旗,奪旗相較於斬將是更容易達成的事情,可以說一說,但算戰功肯定比不上斬首數。但李廣這人吧他沒有韓信的本事,卻有韓信的低情商。”
“尚沒有立下切切實實的功勞,都是漢文帝和漢景帝捧出來的名聲,就開始沒分寸了。那會兒梁王劉武在竇太後支持下想要兄終弟及,正鬨得厲害。李廣竟然堂而皇之接受梁王的封賞和受梁王將軍印。”
“這不是妥妥戳漢景帝心窩子嗎?落在漢景帝眼裡就是老子辛辛苦苦捧你,才有點名聲,你就敢找下家是吧!於是漢景帝就把李廣投閒置散了。可是漢景帝沒有告訴兒子,李廣的名聲是我和你爺爺捧出來的啊!”
“到了漢武帝,梁王那會兒已經死了許多年了,加上他想打匈奴,可不就想到了名聲很大,善於騎射的李廣了。基於李廣的聲望,漢武帝是真的挺看重的,機會給了一次又一次,李廣抱怨沒有封侯時,自己也說過次次參戰。所以,到底多瞎才能固執的認為漢武帝沒給機會啊。”
“這個李廣竟然這般不識趣啊!”劉啟為兒子掬一把同情的淚,但並沒有覺得抱歉。
劉啟表示有點嫉妒兒子,自己捧的李廣竟然敢收梁王賞,而兒子的雙將星不僅能打,關鍵忠心,指哪打哪。
“說回李廣之死,李廣自殺前還留了遺言,說什麼大將軍派刀筆吏去問他為什麼迷路是羞辱他,然後還是認為迷路是運氣不好,怨天怨地,冤老天不庇佑,冤漢武帝和大將軍不讓他當前鋒,就沒反省一下自己怎麼迷的路。”
“說完,自己把自己嘎了,死無對證,死者為大,於是大將軍被李廣坑了一臉血後,又背起了逼死李廣的黑鍋。其後又因為李敢的死,李廣父子賺足了同情分,衛青和霍去病甥舅作為真正的受害者,卻背負了許多罵名。”
“衛青遇到李廣,純純冤大頭。唐朝詩人王昌齡曾作《出塞》一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因為李廣曾有個飛將軍的外號,所以很多人都以為龍城飛將是李廣。”
“可實際上呢?結合前綴龍城,那是衛青首戰之功,李廣就沒到過龍城。後半句,不教胡馬度陰山,就更和李廣沒關係了。李廣守過邊郡不假,卻是在關內,並沒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實力。飛將軍和飛將一字之差,一字之差謬之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