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漢武帝覺得被大宛冒犯到了,堅持要給大宛一個教訓,懲治了一批反對繼續攻打大宛的官員後。發天下七科適,赦免囚徒步卒,增發品行惡劣的少年和邊境的騎兵,讓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六萬騎兵、七萬步兵出朔方。”
“對的,李廣利前一波葬送了一支軍隊,沒又任何懲罰,還得了漢武帝增兵。如果這都不是愛,那什麼才是愛?誰能想到傾國傾城的不是李夫人,而是李夫人的長兄李廣利啊!平陽公主舉薦錯了啊,當初就該直接舉薦李廣利進宮。”
平陽公主恨不得以頭搶地。
“至於這裡的發七科適,七科適就是吏有罪一,亡命二,贅婿,賈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注2】。賈人是商人,市籍就是商籍,前兩者是犯罪之人就不說了,商人和祖上代有商籍的統統都在此列。看到這個我才有點明白,古代商人地位低是個什麼低法,可不是不給穿絲綢那麼簡單。”
“再說這裡說的品性不佳的少年,並非是經過律法審判的囚徒,所以不排除地方官員為了湊人頭羅織名目抓壯丁。除了兵丁,這支隊伍帶有牛十萬頭,馬萬匹,驢、駱駝以萬數計算,還有糧食、兵器、弓箭等【注3】,連攻破大宛後負責為漢武帝相馬的執驅馬校尉都帶了兩個。”
“此番漢軍來勢洶洶,沿途小國嚇得不行,主動獻出糧食。直到有個輪台國不降,李廣利攻打了幾天,屠城。”
“這個我得說一下,很多人以為霍去病殺性大,但根據《史記》記載,霍去病是不殺降者的,隻要誠心投降,霍去病就會接受,他隻對不投降的敵人比較狠。大約就是這樣,才會有許多匈奴降人願意追隨他。”
“如此,漢軍浩浩蕩蕩終於到了大宛,打了四十幾天終於破了外城。大宛貴族一看這樣下去不行啊,要亡國了。漢人為了馬來,要不就給他們好馬,讓這事過去?大宛人連夜換了個國王,送了些糧食慰勞漢軍,又放出好馬給漢軍自己挑選。李廣利從中挑選了幾十匹好馬和中等以下公馬母馬共千多匹,高興地回去獻捷了。”
“這次出征又是兩年沒了,軍隊返回玉門關時,隻剩下一萬多人和軍馬一千多匹。最讓人憤怒的是,許多士兵並非因戰而死,而是將吏貪財,不愛護士兵,侵吞軍餉,導致大量士卒枉死。”
“跟這波人一比較,霍去病竟也是個愛兵如子的。畢竟霍去病領兵是賞功罰過,他隻是自己不與士兵同甘共苦,沒有將自己私人的賞賜分給士兵。以他的軍紀,若有人在軍中侵吞軍餉,冠軍侯的脾氣能讓他血濺當場。”
“然這些作踐士兵的將吏不僅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反而紛紛升官。其中,李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趙弟為新時侯,軍正趙始成為光祿大夫,上官桀為少府,李哆為上黨太守。軍官中被封為九卿的有人,諸侯相、郡守、二千石級官吏的有一百多人,一千石級官吏以下的一千多人【注4】。”
“這陣勢,誰又能說當初漢武帝對衛霍恩寵太多,看到李廣利封侯我竟然也開始覺得李廣難封有點冤了。”
“李廣不是有次殺敵夠了,但因自身折損太多,錯失封侯機會嗎?李廣利葬送了多少士兵?戰果就是幾十匹好馬,竟然就食邑八千戶的侯爵了。按著之前的慣例,李廣利這種傷亡,是應該問罪的吧?”
“這些人通過剝削普通士兵,踩著百姓和普通士兵的鮮血,就能輕易升官發財又如何能夠不喜歡戰爭?也正是如此,想要大漢停下征伐的腳步,轉入休養生息衛太子才會被他們群起而攻之吧!”
“然為了這兩次西征,百姓不知多了多少徭役和賦稅,多少人看著父親、丈夫、兒子走出家門,奔赴戰場,卻葬身關外?”
“漢朝宗室大臣劉向用一句話總結了李廣利的兩次西征:‘貳師將軍李廣利,捐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而僅獲駿馬十匹,雖斬宛王母寡之首,猶不足以複費,其私罪惡甚多’。”
“這個捐五萬之師應該是說少了,估計那些炮灰囚徒和少年都沒計算在內。這兩場持續了整整四年,耗費巨資,葬送了無數人命的遠征,僅僅是因為皇帝想要幾匹大宛良馬,何其荒唐!不可否認,漢武帝一生有無數豐功偉業,但征大宛一事,罵一句窮兵黷武卻也不委屈。”
“而如此不堪重負的徭役和賦稅,也終於將大漢百姓逼上了絕路。在漢武朝晚期,農民起義愈演愈烈,一度讓漢王朝走到了覆滅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