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乘風號戰列艦巨大的主炮塔下,吹拂著海風,蘇正陽心中豪氣衝天,思緒萬千。
在後世,戰列艦這種橫行海上的龐然大物已經基本上退出了曆史的舞台,被徹底淘汰。
戰列艦的建設和維護成本巨大,艦體、火炮、裝甲、彈藥、人員等,都需要大筆資金投入。
但是,隨著絕大部分國家對於國防預算的限製壓縮,導致戰列艦直接被踢出局,軍方轉而對航母、導彈這樣的兵器,大幅度提升裝備需求。
在二戰之前,大艦巨炮確實是各國海軍追隨的模式,戰列艦可以依靠龐大的火力和裝甲,成為一支主要的海上攻擊力量。
但是,隨著海戰新模式的發展,現代戰爭更注重對於兵器的機動、靈活和高技術,不再依賴於傳統的大艦巨炮。科技路線的軍事發展,也是淘汰戰列艦的必然要求。
在現代海戰環境中,戰列艦笨拙的航速和巨大的艦體,很容易成為對方反艦導彈和飛機的轟炸目標。
同時,隨著現代導彈技術的發展,比如反艦導彈的遠程攻擊力量更大,精確打擊更強,遠比戰列艦的巨炮更顯優勢,而戰列艦自然就容易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但總而言之,在如今這個時代,軍事科技水平還沒有完全步入現代化高科技時期,巨大的戰列艦仍舊是海上當之無愧的霸主。
大炮巨艦,數量就是王道,口徑就是正義,射程就是真理,速度就是勝算。
這是這個時代的海戰不可違背的至理名言。
結束了自己一天的行程後,蘇正陽在南海艦隊司令部專門為其整理出的套房中入眠,第二天一早,蘇正陽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在蒙巴頓的帶領下,前往參觀如今南海艦隊的兩艘航空母艦,齊柏林號以及列克星敦號。
齊柏林伯爵號(Graf?Zeppelin)是一艘德國海軍(KriegSmarine)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建造的航空母艦,也是曆史上德國唯一下水過的一艘航空母艦,排水量約33,000噸。
由於德國海軍從來沒有建造航空母艦的經驗,也沒有專屬的海上飛行大隊,再加上大權在握的德國空軍與海軍之間的權力鬥爭,整個航艦建造計劃進行的並不順利。齊柏林伯爵號在1938年12月8日下水,主持下水典禮的並非雷德爾,而是空軍元帥赫曼·戈林,希特勒本人也參與了這場下水典禮。
但是在下水時,該艦當時隻完工了約85%的進度,既不能實際以全速(33.8節)在海上航行,也無法搭載原本規劃的42架艦載機群。
齊柏林伯爵號下水後原本還需要再一年的時間才能完工,也需要時間進行相關的海上測試與人員訓練,但是當時德國缺乏足夠的原料與人力導致進度一延再延。1940年6月時齊柏林伯爵號被拖至格但斯克灣(當時稱為"但澤灣")的格丁尼亞港,偽裝成木材儲存船候鳥號(ZUgvOgel),直到1942年時才接獲命令,返回基爾港接受續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