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承在蘭陵山的問道廬住了下來。
張良駕著馬車回去了,也去告知張蕤不用再繼續調查易承的身世。
荀子對易承很是看中,命府上仆役都要以貴客之禮待之,還給易承備好了客房。
而易承也心安理得的住下,張良答應他幫他捎口信給雲娘,他現在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正好可以在荀子在府上品茗談天。
人老了,就喜歡回憶往事,荀子也不例外。
易承這個曾經的故人,與荀子如同多年老友再次相逢,話匣子一打開,便收不住,兩人在房間裡常常一聊便是半宿,暢談當年往事。
...
“話說當年在漢北與屈原第一次相遇之時,屈大夫還在河邊浣紗杵衣,你那時倒也不害怕,上去就要看人家寫的《天問》一篇。”
“哈哈,那時確實不知屈原先生在楚國地位,唐突上門,還先質問人家,有失禮節,不過師尊說過,《天問》乃是千古萬古至奇之作,吾幼時便能讀到如此奇文,也是平生一大幸事...”
...
“那時候李門主在行車途中還給你講過一篇名為《西遊記》的故事,你可還記得那隻猴子?”
“哎...吾後來將師尊所講,全都記述下來,每日翻讀,竟是百看不厭,隻可惜師尊當年叮囑,此書莫要流傳出去,否則此文現於世間,也是一段佳話...”
...
“李門主逝世之時,還送給韓非李斯一本《道門理綜戰國策》,那本書你可看了?”
“當然看過,師尊的文筆乾練簡達,洞悉通透,當年在書中所預測天下局勢,如今看來,幾乎言無不中...”
隻是在一起暢聊了三日,荀子便徹底相信了易承的身份。
雖然易承說的很多話題都是些曾經發生過的小事,可他就如同當事人一樣,對當時發生的所有場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有著精確的了解。
就好似當年發生那些事時,他就在旁邊看著一樣。
荀子自詡記憶無雙,幾十年前在哪裡發生的事,他一般都能記住,而易承不僅記得比他清楚,而且還了解許多他當年不知道的秘辛。
看著易承那具少年人的麵孔,荀子卻生出一股崇敬之心,此人諸事通曉,智珠在握的言談舉止,竟然和五十多年前逝世的李長安師尊漸漸重合起來。
而且越看越像,恍惚間,竟然令荀子有一種他們就是同一個人的錯覺。
......
蘭陵山,問道廬頂亭。
春風和煦,陽光甚好,今日吃完早膳易承和荀子二人就帶著三名仆役來到蘭陵山頂的問道亭中賞景品茗。
春日裡的山風輕撫麵龐,令人愜意而舒適,亭外是一處空地,四下平曠,綠草如茵,遠處能看到阡陌農田,風景秀麗,很適合對酌談天。
“我聽聞張良也是夫子的弟子,夫子覺得這個青年如何?”易承端起杯盞,吹了吹一口飲下,杯中泡著的是蔥薑和橘瓣,一口下去,苦中有回甘,是戰國時代獨特的飲品。
荀子也喝了一口薑橘水道:“子房此子身世顯赫,家學淵源,又聰明伶俐,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博采眾長,道家、墨家、儒家、道門理綜之學均有涉獵,此子心性堅韌,誌向高遠,嘗求古仁人之心,若是日後能得機緣,必成大器。”
“嗯...”易承點點頭,張良雖然現在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不過僅僅十幾年之後,這個人就逐漸成長為叱吒秦末風雲的人物,荀子的眼光也很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