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秋收的關中(上)(1 / 2)

東繡縣縣令是一個妙人。

易承問什麼,他就答什麼,知無不言,言無不儘,而且說話語調平緩,像是背書一樣,頗有種後世智能音箱的感覺。

易承覺得有趣,便搭話問他曾經的經曆。

原來這位縣令名叫曹安,秦國時期,他一直在東繡縣縣衙擔任主吏掾一職,也就是跟蕭何曾經一樣,差不多相當於縣高官。

後來項羽進了鹹陽,下令把鹹陽周邊三十四個縣的縣令全殺了,然後提拔下麵的人升任縣令,他在機緣巧合之下,便被選為東繡縣新一任縣令。

戰戰兢兢的乾了不到三年,結果項羽就被劉邦給乾掉了。

項羽一倒台,劉邦又入了鹹陽,本來以為這回自己的腦袋不保了,可劉邦竟然和項羽截然不同,非但沒有殺人,反倒是命人送來新官服和一本《二年律令》,命他繼續在東繡縣擔任縣令。

曹安自然是感恩戴德,一直兢兢業業的按照《二年律令》上的指示工作。

“哦,這麼說來,其實你沒見過漢王?”易承有些好奇地問道。

“侯爺說的哪裡話,小人何嘗能得見漢王真顏,漢王乃真龍天子,我等小人,隻是聽說漢王之豐功偉績,便是這輩子的福分了,哪裡敢奢求見到漢王。”

易承有些忍俊不禁,萬萬沒想到,劉老三的民間聲望原來這麼高。

“我問你,這東繡縣離我此處山門遠麼?”

“不遠不遠,乘馬車兩個時辰便可到達。”

“好,那就走,帶我去看看我的這處封地,究竟是什麼樣的...”

...

易承突發奇想,讓這個東繡縣的縣令帶自己去看一看,劉邦封給自己的三千戶食邑的封地究竟是什麼模樣。

從驪山的山門到東繡縣其實並不算近,易承帶著太宰盧方三人,乘坐縣令的馬車,一路沿著山道向東行駛。

沿途看到大片大片的稻田全都熟了,易承便問起秋收之事。

曹安便告訴易承,今日秋收就已經開始了,大概三日,秋收便可結束。

就這麼一路邊看風景便跟曹安扯皮,馬車終於到了縣城。

說是縣城,其實就是一座小型合作社一樣的農業聚居地。

還沒兩人高的黃泥墩子就算是城牆了,倒是城裡連接外麵的道路修建的還算不錯。

曹安帶著易承去城裡轉了一圈。

果然沒啥看頭,在這個時代的人覺得建設很好的縣城,比易承後世見過的最差的城鄉結合部都不如。

大部分都是土坯房,連磚瓦房都沒有幾間,更彆提木質的二層樓房了,整個縣城就一家糧行,說是縣城,實際上就是個大一點的農村。

易承便直接下令,讓曹安帶自己去鄉下看看,看看自己麾下的田畝有多少頃,現在的稻田長勢如何。

曹安點頭稱喏,便帶著一行人出了縣城,朝城東頭走去。

九月的關中是金黃色的世界。

站在東繡縣縣城東頭的土丘上,易承望著麵前一望無際的稻田,此時天氣晴好,天空湛藍,在金黃稻田中,是許多辛勤收割稻穀的農人,這讓易承的心情十分快慰。

任誰看到這片豐收的場景,都會由衷的感慨人類征服自然的努力。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他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驪陽侯您看,這便是本縣最大的水田區了,一共有水田一千四百一十四頃,水車九十七架,旱田東邊是大塊,一共有三千一百九十頃,往北還有一千多頃的山田....這其中水田又有上田三千二百畝,中田六千六百一十畝,下田...”

易承就這麼聽著東繡縣令像是在念經一樣的彙報田產,他直到現在才知道,三千戶侯的封地是有多大,雖然東繡縣隻是一個中縣,可光是每年稅收也有六萬石以上。

換成錢來算,田租差不多就是三百萬錢+戶稅一百萬錢+勞役一百萬錢,這還是保守估計,一年收入能超過五百萬錢,妥妥的大地主階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