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國產電影至少還是比國足要好的嘛(2 / 2)

再一次2010 寶木辰銘 3418 字 5個月前

其實滕化濤也是個很神奇的導演,如果按照中國導演的分類的話,他也屬於第六代導演,和王曉帥、婁華、路川、賈彰柯這批人都是一批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他算是第六代導演裡,僅有的幾個不拍電影,而是拍電視劇的了。

當然了,在電視劇導演裡,滕化濤也算是大牛,不管是作品質量還是成績都相當厲害的。但是電影畢竟處於鄙視鏈的上遊,電視劇圈子從來都對電影圈保持著豔羨,這也讓他一直都希望和自己那些同學一樣,也能拍一部自己的電影。

“導演,您要羨慕的話,您也拍唄。”沐茗在旁邊聽到了滕化濤的感歎,笑著玩笑道。

“哪有那麼簡單啊。”滕化濤搖了搖頭:“現在電影方麵的資源基本都在京圈的手裡,其餘的導演要麼自己有想法自己攢本子,要麼就隻能挑剩下的。沒有好劇本,拍出來又有什麼用。”

“而且不單缺劇本,製作、出品、發型、宣傳,這些都是一個作品不可或缺的東西。每一樣,都離不開資金。那些大公司和投資人,隻認出名的那幾位,我這樣的,根本就沒有機會。”滕化濤的語氣裡透著無奈。

國內電影起於西北,而盛於京城。所謂的“西北”,就是指的中國最早的電影製作中心——西安電影製片廠,後來的西部電影集團。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國內絕大多數的知名電影都是西影的作品。

可惜隨著時代變遷和資金的轉移,大批的人員逐漸往京城遷移,慢慢的形成了和港圈對立而起的京圈。而西影廠,在損失了大量的導演和演員之後,慢慢的消落了。

陳開歌、馮曉剛、薑文、寧浩……現在的京圈,彙集了國內六成成以上的實力導演,無論是資本還是渠道,大部分都被京圈所占據。外人想進入,沒有三分實力、三分運氣,實在是難得很。所以,滕化濤才會由此感歎。

同樣的,沐茗如果想在電影圈有所為,同樣也得麵臨這種情況。

不過沐茗對此倒還是比較樂觀的,因為來自七年後的記憶告訴他,京圈的勢力在10年、11年就到了頂峰以後,接下來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了。

京圈的衰頹其實和西影的沒落原因相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來自行外的資本大佬的資金開始流入市場。比起傳統大導演的品牌,這些新入場的大佬更相信新興的IP+大數據的模式。

除此之外,沐茗個人覺得,非京圈的導演還應該特彆的感謝一個人,那就是郭小四同學。是他第一次讓人們知道,原來導演這活兒,是誰都能乾的。也是他,讓一眾外行的投資人知道了,有一種電影叫做粉絲電影,不需要內容和技術,隻要有粉絲,就能有回報。

反正不管怎麼說,京圈在新資本大規模流入,新導演層出不窮,以及官方的暗中打壓之下,確實是在萎縮的。當然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現在也不是七年後,現在的電影資本市場,還是西北圈、京圈、港圈三足鼎立的時代。

滕化濤感歎沒有好劇本,沐茗卻剛好相反,他的腦海裡有著無數的好劇本,包括前世就由滕化濤拍的《失戀33天》。不過沐茗隻是在腦子裡過了一下,並沒有說出來。他有些準備還沒做好,需要些時間。

開玩笑,要是不提前準備好,自己怎麼在這麼個金蛋項目裡插上一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