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妹妹在十幾年前被殺害,然而直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凶手。他痛恨警察,認為他們無能;但又自己成為了一名警察,發誓要找出凶手。
然而幾年的追索,案件卻毫無進展,這讓他逐漸開始心灰意冷。
直到偶然的一次,他在倉庫裡撿到了一個破舊對講機,意外的發現竟然可以和十幾年前的人通話。
而對講機的另一邊,正好是如今已經去世,在當時被稱為“神探”,同時也是“白銀案”專案組組長的孫援朝。
李銀白有現代化的設備和技術,孫援朝有幾十年的斷案經驗,再加上一個女警林穎秀。
從此,通過對講機,三個相隔三十年時空的警察,開始解決各個過去與現在的未結懸案。
這份初稿劇本不厚,也就四五頁的樣子,因為沐茗隻寫了一個主線的框架出來。
原版是一部韓國的電視劇,劇情裡涉及到的案子也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改編而來的。隻不過,都是韓國本土的案件。
而且,作為一部刑偵局,兩國很多的法律法規很多地方都有所不同,更是需要重新修改的。
比如說原版第一集中提到的“追訴時效”的問題,在15年以前,韓國的追訴時效是二十年。所以劇情裡才會出現,明明DNA比對結果溫和,但是比追訴時效晚了幾分鐘,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凶手逍遙法外。
但是在國內,除非警察機關沒有立案,否則全部都是永久追訴的。
因此,再原封不動的把劇情複製過來就沒有意義了。而且沐茗本身對刑偵方麵了解的也不多,索性就隻寫了一個故事的框架,裡麵具體細致的情節,全都會由專業的編劇填補。
“誒,最後的結局呢?”
王偉很快就翻閱完了這份初稿劇本,在最後故事最後,隻說了李銀白發現了一種新的名為“Y染色體對比”的技術方法,有可能能找到那個已經消失了十年的凶手,然後就結束了。
不過這話剛一問出口,王偉就自己反應了過來。現實裡這案子到現在都還沒找到凶手,電視劇裡能怎麼完結。
“這劇本……”王偉看沐茗道:“能過審嗎?”
“能啊。你妹發現時間和地點都被我進行了模糊化處理嗎?”沐茗道:“而且,這部劇水木已經聯係了公安部和金盾影視中心,隻要他們說話,審查那邊就沒問題。”
事實上,水木確實聯係了公安部,不隻是因為劇本,而是沐茗在故事裡寫的“Y染色體對比”的技術,就是幾年後“白銀案”告破的最大功臣。
其實這技術早就有了,隻不過一直都是用在學術研究方麵。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這個技術可以用來進行刑事偵破。
國內的審查製度,除了某眾所周知的部門之外,還有一條規定就是劇情裡涉及到了哪個國家部門,就得有那個部門的批準。
所以說,聯係公安部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在把劇本送檢的時候,沐茗就表示劇本裡的這種技術手段是存在一定可行性的。
隻不過,要等他們實際討論出是否采用,如何應用,是否重新開啟案件調查,估計這電視劇就都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