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投資人兼大股東,沐茗很任性的給小趙同學向劇組請了一天的假。兩個人又玩了一天沒羞沒臊的和諧遊戲,小趙同學這才容光煥發的趕回了片場。
而沐茗,則拖著萎靡不振的身子收拾了一下行李和小院,又休息了一天,這才開始了的後期製作。
電影的剪輯師,陳祉希給沐茗聯係了彭正熙,電影配樂則找了陳光榮,都是香江的電影製作人。
而且,這兩個人合作過不少的作品,比如……反正沐茗是打定主意按照諜戰片的風格來製作了。
找一個聲名卓著的剪輯師,對於沐茗這個導演來說是利弊各半。弊處自然是雙方對於某段鏡頭的處理觀點不一致的話,很容易吵起來,而且往往得花大力氣才能說服對方。
至於好處,也是同樣的,剪輯師會敢於反駁導演的意見,不至於讓導演陷入自嗨的模式。
導演自嗨是經常會出現的一眾狀態,畢竟每段素材都是自己拍出來的,自然都舍不得剪。這也是一部電影的導演剪輯版,為什麼永遠都比公映版要長的多的原因。
畢竟是第一次合作,雙方還得磨合一段時間。還好沒什麼需要特效的地方,基本都是實景鏡頭。而且沐茗因為心中多少還記得成片的影像,廢鏡頭比較少,剪輯起來也容易了許多。
伴隨著時間流逝,兩人的配合也逐漸的得心應手了起來,製作的速度大大加快。沐茗估算了一下,差不多到七月份左右,成片就能拿出來了。
五月份的電影市場有些安靜,除了和這兩部好萊塢大片以外,華語電影一片靜默。
院線上基本都是像什麼這樣的動畫片,或者什麼之類的國產恐怖片。
和電影市場一樣,電視劇也都沒什麼話題度,像佟莉婭主演的,李小鹿、賈奈亮和馬蘇主演的,收視率還不錯,但就是沒什麼話題度。
不過,觀眾總是需要一些娛樂話題的,既然電影和電視劇都萎靡了,那就再找找彆的新聞唄。
這種情況下,網劇就走進了大家的視線裡。
過去的一年,其實出現了不少好的網劇。像之類的,雖說都是惡搞喜劇類的,但也培養了不少喜歡,並且適應了網劇播出特點的觀眾。
網劇的播出和電視劇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說最明顯的,電視劇往往是日播,而網劇大多都是周播。
其實周播劇的形式在國外挺普遍的,韓國的水木劇、金土劇,霓虹的月九劇、月火劇。美劇更不用說了,一周一集,追到你想哭。
不過人家的劇周播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一是因為往往都是邊拍邊播的模式。演員拍攝,導演剪輯,然後送到電視台播出。
這樣能便於編劇即使根據觀眾的反應修改劇本,當然也容易出現虎頭蛇尾的情況。
再有一點就是國外的這一類的電視劇大多集數都比較短,一般都在二十集以內,能到二十五集就算很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