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還沒有開始正式拍攝,但是的劇組已經基本成型並且開始正常運轉了。
電影裡的動作鏡頭不少,為此幾個主演都需要進行提前的適應性動作訓練。如何打的既真實又炫酷,還要符合整部影片的“紳士範”,這些都是需要練習的項目。
特彆是科林叔,無論是酒吧的小範圍“1V5”,還是教堂的“百人斬”,這兩段一鏡到底的動作鏡頭對他的要求很高,絕對不是拍攝的時候臨時聯係能把握住的。
包括沐茗在內,大部分的導演是不懂動作設計的。為此,就有了專門的動作導演,來負責這方麵的任務。
劇組的動作導演,邀請的是布拉德·艾倫。雖然是個老外,但他卻是成家班的成員,也是大哥成最早的幾個歐美徒弟之一。
香江電影雖然已經沒落了,但是動作設計方麵始終還是在世界影壇上有著一席之地的。
而且,比起好萊塢習慣運用的手持鏡頭加快速切換所帶來的拳拳到肉的打擊感,香江電影的那種流暢連貫的設計,明顯更符合的畫風。
動作戲是沐茗要求的最嚴格的地方,相反,對於文戲方麵他倒是不怎麼擔心。畢竟不說奧斯卡級彆的科林叔或者邁克爾·凱恩,即使是初出茅廬的塔倫·埃哲頓,表現也都足夠了。
和國內有些不同,英國的很多年輕演員即使已經從學校畢業,或者是出道拍戲以後,也往往會選擇到劇院進行一到兩年的舞台表演,以積攢經驗。
當然,並不是說英國的年輕演員就比國內的年輕演員要優秀。事實上,國內凡是正規演藝院校畢業的新人,除個彆人以外,大多數的演技不說有多好,但至少還是能看的。
真正一直天天被批判的那幾個典型人物,其實都屬於跨行過來的。
沒辦法,國內的音樂屆基本上已經完蛋了;綜藝錄製起來不單累,腦子不夠還很容易招黑;想老老實實當個偶像吧,國內也沒有專門的偶像分類。
也就影視行業,尤其是電視劇,事少錢多離家遠,自然不管是什麼人都一頭紮進來了。
這問題其實挺簡單,隻要等就行了。等到娛樂產業完善到演員、歌手、偶像能涇渭分明的分開,演員拍戲、歌手唱歌、偶像圈粉,所有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但願有生之年吧……
幾個主演的準備雖然有些問題,但是並不困難,畢竟都是專業的演員了。相反,倒是沐茗這邊的困難比較多。
之前說過,這是沐茗第一次拍攝動作類的電影。無論是大範圍的場麵調度、各種高速運動鏡頭,甚至那個重達80多公斤的IMAX攝影機,對他來說都是從未經曆過的。
所以說,儘管沐茗的記憶裡有著最終版本的成片畫麵,但是如何拍出效果來成了新的問題。畢竟在此之前的幾部電影,都是以劇情見長,不存在什麼技術上的難度。
不過,雖然有些許困難,但這反倒是激發了沐茗的求知欲和學習之心。他就如同得到了幾個大玩具似的,一頭就紮進了相關的技術的調試和實驗中。
所謂好奇心是第一源動力,接下來在北美的這段日子,除了每天必要的休息和配合迪士尼方麵的就會應酬以外,沐茗的關注全都放在了拍攝的籌備磨合中。
努力自有回報,更何況沐茗在這方麵確實有些天賦,所以成長的飛快。無論是拍攝本身,還是和劇組相關成員的默契上,都加深了不少。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劇組的眾人比較配合的緣故,畢竟沐茗的表現他們都是看在眼裡。
當然了,這和什麼對沐茗的努力精神的敬佩,或者是對他學習速度的讚歎沒什麼關係。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幫人清楚,一般像沐茗這種對自己都不怎麼客氣的導演,工作起來對他們也絕對不會手下留情到哪去。所以,為了避免日後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還是多配合一下比較好。
至於沐茗,他也沒有什麼收服這幫人的想法。隻要拍攝期間大家能各司其職,儘心儘力的把拍攝任務完成,就足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