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都有心合作,劇組磨合的程度就快了不少。一個多月的時間下來,基本上已經可以保證開機之後的拍攝進度了。
不過到此,沐茗必須得中斷一下了。時間已經是十一月初。沐茗得趕回國去,參加的首映了。正好,也給了劇組眾人一個休息和緩衝的時間。等沐茗下次回來,就是正式開拍了。
·········
作為今年入圍戛納的三部國產片中,收獲最多的一部影片,並沒有選擇趁著戛納之後的熱度抓緊時間上映,反倒是推遲了幾個月,才登陸了院線。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戛納結束之後就進入了暑期檔。作為大片雲集的一個重要檔期,更何況今年暑期檔的廝殺也格外的激烈。這種情況下,即使頂著沐茗的名字和“戛納影後”的桂冠,也必然會被壓縮不少的市場表現。
畢竟,這種嚴肅類的劇情片本來就偏向於小眾,在一堆商業大片的包圍下院線不會給太多的排片的。所以倒不如推遲到沒什麼大片上映的11月,至少排片上會占很大的優勢。
再者說了,以如今國內的電影觀眾的喜好來看,有“戛納”加持的作品還真未必就能吸引多少觀眾。相反,有相當多的觀眾一看到“戛納”這倆字,下意識的就會生出排斥的反應。
所以,水木在上映前的宣傳裡也有意識的偏向於沐茗本身以及萬芊的“戛納影後”這兩點上。前者如今在國內擁有著龐大的號召力,後者則是時隔近二十年的榮譽。反正哪個的宣傳效果,都比直接的“戛納”佳作來的要好。
所以說,國內影視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其實是部分人自以為增長了的觀眾審美,和廠商們一眼看透觀眾們喜好本質這二者之間的矛盾。
不過在圈內,戛納的逼格還是很高的,所以首映禮的現場來了不少大咖。比如和沐茗有合作關係的馮曉剛,以及和沐茗有些嫌隙的張怡謀。
馮曉剛最近誌得意滿的很,上個月的金馬獎名單公布,他憑借裡六爺的角色,提名了最佳那主角。而且,估計是收到了什麼風聲,知道今年很有可能會金馬影帝加身,最近這段日子一直都笑嗬嗬的。
其實幾年的金馬獎,沐茗也有不少的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主角,總共四項提名都是憑借拿下的。
不過,沐茗並沒有去參加的打算。
從去年的金馬獎就能看得出來,評審團是打算把地方保護和分蛋糕進行到底。彆說什麼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之類的,就算是最佳女主,估計也沒什麼可能。
畢竟影帝給了馮曉剛的話,影後再給一個內地演員就不合適了。最終獲獎的,肯定還是寶島本土的女演員。
反正沐茗是不準備去乾坐一晚上的了,順便還勸了勸萬芊。不過小姐姐對金馬顯然還有些念想,畢竟這算是國內電影節的最高獎項了,所以在考慮過以後後還是決定要去參加。
也好,小姐姐也大了,不經曆些風雨,怎麼能知道這些人的醜惡。
要是金馬真把最佳女主給小姐姐了,那這話就當沒說過。
不過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在那之前,他要關注的仍然是的票房成績的問題。
怎麼說呢,比起之前的幾部電影,沐茗這一次對票房有點無欲無求的感覺。畢竟這部影片從一開始,就不是衝著票房去的。
所以在首映禮上,當有記者詢問沐茗的預測票房時,他很“謙虛”的表示:“題材可能不是所有觀眾都喜歡,應該也就四五億左右這麼一個還行的成績吧。”
台下的一眾記者和嘉賓聽得很是無語,一部成本才三四千萬的劇情片,能有“四五億”的票房成績,你管它叫“還行”?
不過再想想,在此之前沐茗的作品最低的成績也是七億。相比來說,四五億確實隻能算是個還可以的成績。
但是,聽起來還是很讓人惱火啊!
要不是這會馬粑粑錄製的那期還沒播出,“悔創阿裡”的四字稱號梗還沒出現,不少人肯定得給沐茗加個諸如“五億還行”之類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