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埠村屬於達城管屬,達城又屬於吳國,吳國是大秦帝國的六大諸侯國之一。吳國的東麵臨海,西麵是楚國,北麵是小諸侯國衛國、唐國,南麵是蠻夷之地,是當地土著統治,蠻夷國還算不上國家,是部落製為主,大大小小的部落組成了一個聯盟。跟吳國北部接壤的衛國,北方是魯、趙,另一個接壤小國唐國的西北是大秦和齊、陳。
也就是說,六個大諸侯國是楚、吳、魯、趙、齊、陳,跟吳接壤的大諸侯國隻有楚,小諸侯國是衛、唐。達城是吳王第二個兒子的封地。吳王第二個兒子封號為蔚山君,是以蔚山為名冊封,蔚山就是包圍彆墅的群山總稱。
鄭鈺銘和楚朝輝掐指算了算,按照二十一世紀時空的曆史紀年來算這個時空的年代,他們所處年代應該是公元前後,原時空是秦始皇統一中華的時候,可是在這個時空,沒有始皇帝,整個大秦國都沒有一個叫嬴政的家夥。大秦帝國現在的秦王叫贏翟,贏是大秦國國姓。
一穿穿到兩千年以前,穿的還不是和自己時空一樣曆史的地方,麵對這種離奇穿越,鄭鈺銘和楚朝輝麵麵相覷。
唯一讓兩位穿越人士覺得欣慰的地方,是這個時代的社會生產力明顯高於他們那個時空的同時代。這個時候人們穿衣以麻和獸皮為主,棉布也已經出現,棉布本應該在宋元時期才逐步向中原推廣,現在卻提前了千年出現,不過如今的棉布還沒有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隻有貴族才能享受,因為珍貴,被當成了貨幣流通。人工冶煉鐵水平很高,農具已經大量使用鐵器,耕牛被廣泛用於耕作中。
生產力比原時空同時代高點,可四大發明除了指南針,其他三個發明都沒有出現。
人們書寫最主要是竹簡和羊皮、布帛,吳大捧出的傳家寶就是羊皮書寫的一本史記手抄本,上麵的文字竟然是簡體和繁體混合。
這個時空依然隻有貴族才能享受到識字的權利,吳大的祖先是吳國貴族,因得罪權貴,被流放到南埠,那時的南埠還是荒蠻之地,在南埠落地生根後,一直沒忘對子孫的文化培養,因此吳大是南埠村少數幾個識字的一個,這是一代教一代的文化傳承,吳大現在就已經在教他兒子識字。
因為家裡的這本羊皮手抄,吳大才大致知道大秦帝國現狀,那些不識字的村民,除了知道達城,就是知道自己的宗國吳,其他和吳接壤的四個國家,隻知道臨近南埠的南蠻和楚,這還是因為有到那兩地行商的商人在埠頭停泊才知道的。
吳大外表看起來四十歲,其實他才三十出頭,吳家的老仆彭大夫妻,今年也剛四十歲左右,看起來卻都有五十幾歲,這個時空生活的艱難,除了貴族,平民百姓普遍看起來老態,倒是吳大的妻子,隻在家裡管理家務,不出去奔波,看起來和實際年齡相差不大。
吳大說起如今的世道,話語裡都是感慨。
“這幾年不知道為什麼,每年寒冬越來越寒冷,冬季日期越來越延長,這兩年還少雨,我們這裡靠近長河,田地裡缺水還可以挑水灌溉,我家的三十幾畝地,如今隻顧得上精耕十畝左右,幸虧偶家販賣貨物賺到點財帛,還能勉強度日。彆處缺水地就不行了,達城北方許多田地荒蕪,從北方來此地逃難的饑民越來越多,甚至還有衛、唐兩國的人逃到此處求生。”
長河就是山穀以西的那條河,鄭鈺銘和楚朝輝誤以為的湖,其實是長河的寬闊處,長河是從西往東流的,被蔚山擋了一下,繞過蔚山繼續東流,一直通往大海,這長河好似二十一世紀的長江。
“什麼時候冬天開始變得寒冷的?”楚朝輝皺眉,在路上他就發現土地很乾,有的田地裡泥土乾得龜裂,田裡麥苗稀疏大概就是缺水所致。聯想到山穀中裸/露了一半的河床,楚朝輝有種不好的感覺。
“我小時候冬天還不需要穿棉夾衣,可如今,冬天不穿棉夾就過不了冬。”吳大回憶了一下。
聽完吳大的話,楚朝輝和鄭鈺銘兩人眼睛對視了一下,他們不約而同想起了小冰河氣候,難道在這個時空,現在就是在原時空明末的“小冰河時期”?如果是這樣,他們可真趕上了一個糟糕的年代。
作者有話要說:女子大禮資料:
古代漢人女子的萬福禮分大禮和常禮。 大禮: 兩手平措至左胸前(右手壓左手),右腿後屈,屈膝,低頭。 常禮: 右手壓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雙腿並攏屈膝,微低頭。 一般性禮節,隻是右手壓住左手。
那那種微蹲,手放腰側的是滿禮,可以叫萬福禮,滿人叫“蹲安”。但手在左腰。也有說,漢人在左腰,滿人在右腰。
抱拳禮資料:
抱拳禮,又稱“拱”、“揖禮”,漢族傳統禮儀中一種相見禮,源於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曆史。《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據《周禮》記載,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係,當時作揖就已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抱拳禮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抱拳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不尊重對方的“凶拜”,多用於吊喪,見麵作揖抱拳可不要弄錯了方向,那是相當不禮貌的。
小冰河時期資料:
氣象史上有個“小冰河時期”,指的是明朝末年以後、鴉片戰爭以前(一說康乾盛世以前),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現在很多人把明朝的終結歸根於這個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