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鈺銘的肯定,反而讓公孫盤將信將疑,開辦義務小學的費用不是一點半點,據公孫盤所知,吳國的財政收入先階段主要來自工商方麵,農業方麵全國減了賦稅,從原來的每畝百分之三十減少到百分之十,減賦稅的同時,還在各地大修水利,這筆投資數目巨額。又為了推廣高產糧食作物,糧種都是賒欠給農民種植,等到農民收獲以後再歸還糧種數目,這一項措施,又需要填進去許多資金。
公孫盤在王都時間越長,對吳國財政開支越了解,越為財政收入擔心,他怕吸引他的全民義務教育計劃隻是空中樓閣,可望不可及。
鄭鈺銘之所以到了下半年有底氣,是因為東海之濱改造好的鹽場,從五月份開始,已經有收獲了,如今的鹽產量高於原來的幾十倍。
因為以後鹽場的產量還會繼續翻倍,鹽場賣給商人的批發價比原來低了三分之一,風聞消息的商人已經從四麵八方趕去鹽場,鄭鈺銘相信,吳國東海之濱的鹽會因為給予商人利潤空間加大,被逐利的商人銷遍大秦,大秦的錢幣也因此源源不斷流向吳國的腰包。
八月份,吳國在王都康城、蔚山達城、南埠開辦了三所小學,學生學雜費全免,中午還免費供應一頓午餐。這三所學校是先行試點,到明年,吳國的各郡縣都將陸續開辦。
這時的大秦儒家思想還沒有盛行,交際禮俗上男女大防還沒有成為俗規,鄭鈺銘有意讓女童也一樣有資格進入學校享受教育,因此特意規定麵向全民幼童招生,。可惜三所學校招生情況讓鄭鈺銘很失望,除了南埠有幾位女童進學,康城和達城的小學都沒有女童到學校報名。
八月份不但小學在熱熱鬨鬨招生,王都康城的北學院門口也聚集了一大批學子,他們大部分來吳國各地,小部分來自周圍諸侯國。他們是來報名參加入學考試,考試通過的人,才有資格進北學院進修。
“請各位拿好手中號碼,不要喧嘩,進到房舍對號入座。”一位中年人帶著幾名護衛站在學院大門處,維持著學子進場秩序。
“先生,學生來晚了,沒有報上名,可不可以先進去考試?”一位風塵仆仆的十六、七年輕人喘著氣跑到中年人麵前請求。
“你剛到康城?”中年人聽出年輕人口音是外地的。
“是的,學生楊賀,是魯國人,自得到康城開辦學院的消息,就從家中出發,可惜日夜趕路,還是稍晚一步。”楊賀穿著的青衣已經洗得發白,背上背著一個大背包,腳上的鞋磨得露出了腳趾。
“那你就先進去考吧,考完去報名處填補資料。”中年人見年輕人百裡迢迢趕來求學,起了惜才之心,拿了一個臨時號牌出來。
“謝謝先生!”楊賀大喜,朝中年人鞠了個躬,接過臨時號牌匆匆走進考場。
楊賀走進考場,解下背上的大包袱放在牆角,對著手中號牌入座,這時,考試還沒有開始。
楊賀坐下後,發覺自己雖然經過通融進入考場,卻依然無法參加考試,因為他沒有帶筆墨進場,他帶的是雕竹簡的刀。吳國全國書寫已經不用竹簡,全改成紙張了。
“這位仁兄,可否借在下一支炭筆?”楊賀隻能向靠近他的一位考生借取。
坐在旁邊的考生年紀和楊賀相當,麵目清秀,神情冷清,聽到楊賀跟他借筆,抬眼冷冷地看了楊賀一眼。
“額,在下剛剛抵達康城,未來得及準備,仁兄如有多餘,可否相借?”楊賀顧不得考生冷淡,依然厚著臉皮請求。
“給!”麵目清秀的考生從布包掏出一支炭筆遞給楊賀,這種炭筆是吳國製造,這位考生也是到了康城以後才買了使用,他隻買了兩支。清秀考生的囊中一樣不寬裕。
“多謝!”楊賀接過炭筆連聲道謝。“在下姓楊名賀,請問仁兄貴姓?”
“吾姓符名疇。”清秀考生良久之後,才低低說出自己姓名。
楊賀筆試通過,被北學院錄取後,跟北學院簽訂了一份協議,申請到了求學補助。楊賀之所以從魯國趕到吳國北學院求學,一是因為北學院有名士教導,楊賀在魯國是請不起名士。二是因為北學院會為學院提供生活費,可以讓楊賀學習時衣食無憂,他在魯國卻是無法尋求到資助,不但無法脫產求學,生活都有困難。
當楊賀從商人那裡得知,隻要跟吳國的北學院簽訂一份協議,就可以無憂無慮進修,當即動了心思,跟宗親借了筆路費便往吳國都城趕來。跟北學院的協議隻是畢業後得留在吳國工作兩年償還。
楊賀辦好入學手續,領到以後入住的宿舍號牌,拎起自己的大包袱去尋找宿舍。北學院的學生宿舍是兩人一間,當楊賀推開宿舍門時,發現自己的舍友竟然是借給他炭筆的符疇
作者有話要說:最後一段如下:
楊賀辦好入學手續,領到以後入住的宿舍號牌,拎起自己的大包袱去尋找宿舍。北學院的學生宿舍是兩人一間,當楊賀推開宿舍門時,發現自己的舍友竟然是借給他炭筆的符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