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女子地位雖然沒有後世那麼不堪,在政治地位上卻比不上唐朝武則天時代,女子不能出仕已成共識。貴族階層普遍認為,女子隻能呆在庭屋內教養子女,處理家務,拋頭露麵在外行事是不堪行為。
鄭鈺銘為了讓女子也參加考試,在庭議上進行了辯論。鄭鈺銘認為,女子必須得有文化,因為女子以後會成為母親,有文化的母親教育孩子,總比沒文化的母親教育出的孩子要通情達理,所以為了吳國的下一代,吳國的女子必須接受文化教育,至於優秀的女子出仕問題,鄭鈺銘隻提議女子可以在學校擔任導師。
鄭鈺銘在庭議上的辯論起了作用,鼓勵女子上學的決議以微弱優勢通過,這次庭議獲得了田王後的大力支持,田王後推薦了五名女官去參加五月份的考試,這五名女官,都是身世比較顯赫的貴族姬女,有幾位對吳王笙特彆溫柔,其他書友正在看:。
霍思華這次也參加了考試,並在考試中一鳴驚人,她的考試成績力壓眾學子,以無可爭議的高分,奪得了第一,被北學院搶先錄取。
吳國全國參加考試的學子有上千名,南北學院隻錄取了四分之一,大概兩百多人。上千名參考的女子隻有三十幾名,不過達到錄取分數線的很多,有二十一名,北學院錄用了十二名,南學院錄用了九名,南北學院為這二十一名女學子,單獨設了女子學堂和男學子隔開。
女子上學院進修的比率雖然低得要命,好歹是開了女子上學的先例,有女子上學院的先例,這年小學秋學期開學報名,女童人數一下增多,特彆是南埠村,因為村民富裕,不在乎孩子在家幫著乾活,見女子上學也有前途,便將家中適齡女童全送進學校,反正進學校不用交費,還能有免費午餐可用,就當學校幫著看管幼童,能讓大人更安心的出門工作。
五月底的春收,吳國小麥減產,這裡的減產是相對不受災害來說的。因為這年的吳國田地都沃了肥,選了優質麥種播種,小麥田畝產量還是比以往增產百分之二十,加上有土豆補充,吳國農民楞沒感覺到自己田地收成受到寒冬影響。
農民春收豐收,吳國的財政並沒有從農業中得益,收的田賦還沒有投入的資金多,隻是投入到農業方麵的資金可以比往年減少。
吳國的財政依賴的是工業商業稅收。這一年吳國對外貿易量很嚇人,光上半年,邊境進出口稅收就有百萬金。南埠、東南郡港口和西北郡的咽喉口邊境貿易市場,是吳國三個稅收重點區,三個地區的稅收占了吳國財政的百分之八十。
口袋裡有了錢,鄭鈺銘開始在各地興建學校,隻礙於師資資源的限製,無法做到全民普及義務教育,鄭鈺銘計劃在五年內完成這一任務。
財政收入的增加,並不代表鄭鈺銘手中寬鬆,他依然在為財政發愁,因為楚朝輝在南埠建立了水師,水師的開支相當大,加上陸軍花費,軍費依然是最大頭,占了財政的一半。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軍力是安全的保證,鄭鈺銘不能消減軍隊花費。
老天比較眷顧吳國,大秦第一大河從吳國境內通過,降雨稀少的年份,讓吳國境內可以引水灌溉。這讓吳國受乾旱影響減小。
經過兩年的開挖,長河和吳國國內內河連通,現在從南埠,可以坐船直接抵達東海之濱,東海之濱的海鹽,可以通過水路到南埠,再從南埠經長河向西銷往楚國和其他西部諸侯國,向東進大海到小海灣,由小海灣附近的淡水河北上,經由大河銷往大秦中北部十幾個諸侯國。東海之濱到小海灣的運河正在開工,兩年後,長河水係就可以通過唐國內河,跟大秦中部的大河連接,到那時,可以坐船一直到秦都城。
受寒冬的影響,許多諸侯國春收減產,到了秋收,又因為乾旱,農民收獲繼續減少,百姓們處在饑餓之中,而諸侯國國君,不約而同加大了控製手段,隻要哪裡出現騷亂,君主們的軍隊就毫不留情的前去鎮壓,這一年,沒有出現去年齊魯金礦礦工暴/亂的現象,但是平靜下,卻像活火山一樣,地底隱藏著滾燙的熔岩。
吳國的農民秋收比春收要好,是個豐收年,吳國這一年的九月九豐收節,百姓大慶,從南到北,整個吳國洋溢著喜慶。鄭鈺銘看著各地地方官送到王都的公文,長舒了口氣,心情愉悅,隻是這種愉悅心情,很快被霍思中的急件打斷。趙國派了重兵進駐咽喉口邊境,咽喉口的集貿市場,麵臨關閉。
作者有話要說:最後一段如下:
吳國的農民秋收比春收要好,是個豐收年,吳國這一年的九月九豐收節,百姓大慶,從南到北,整個吳國洋溢著喜慶。鄭鈺銘看著各地地方官送到王都的公文,長舒了口氣,心情愉悅,隻是這種愉悅心情,很快被霍思中的急件打斷。趙國派了重兵進駐咽喉口邊境,咽喉口的集貿市場,麵臨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