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派出魁吉時很小心,行刺行動隻有他的寵臣和符疇的導師知道,而魁吉是不怕死的遊俠,這種人不會因為貪生怕死出賣雇主。唐王自以為自己雇凶謀害鄭鈺銘之事很隱蔽。
對於魁吉蔚山行刺事件,光憑黃鐘掌握的情報,沒有什麼真憑實據能證明魁吉的行為跟唐王有關係。將魁吉和唐王行刺聯係到一起的是符疇。
魁吉在給符疇遞送導師家信時,曾跟符疇誇口要乾一件大事,符疇剛想問清什麼大事,卻被楊賀的到來打斷。魁吉從楊賀言辭中懷疑符疇為父報仇的心態已變,認為符疇不能信任,當即決定遠離符疇,匆匆告辭離開。
魁吉因為對符疇起疑,對唐王提供的內助人員沒有了信任感,決定刺殺鄭鈺銘的行動單槍匹馬進行。吳國的情報人員離魁吉和符疇距離較遠,沒有聽到魁吉那句要辦大事的關鍵話,致使黃鐘判斷錯誤,以為魁吉就是一個來吳尋求榮華富貴機會的遊俠。
蔚山行刺現場,符疇回想起魁吉曾誇口要辦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再聯想導師信上暗示,剖析出魁吉行刺是受人指使,當場脫口將唐王指證出來。
魁吉因刺殺失敗遷怒符疇,當時怨憤之下唾罵符疇,間接承認了唐王是幕後真凶。對於自己雇凶行為會暴露,唐王根本就沒有預料到。
鄭鈺銘遇刺昏迷前,怕自己受重傷性命垂危會引起吳國震蕩,命令馬仁封鎖消息等待楚朝輝歸來。楚朝輝在薑圭為鄭鈺銘診斷出沒有性命危險後,才讓南報對外發布鄭鈺銘遇刺事件。南報的報道將魁吉行刺過程描述得很詳細,魁吉臨終承認的主謀是誰,更是報道的重中之重,事件的真實性,由同是受害者的趙國太子為之作證。
拜吳國交通發達,唐國探子僅用了四天時間就將報紙送到唐王手上。
“太傅教得的好徒,令徒不但不為自己的君王效忠,還將自己的君主置於柴薪火烤!”唐王憤怒地將南報擲到符疇的導師季圖腳下。
季圖將報紙撿起看完,臉上血色一下全無,他‘噗通’一聲跪拜於唐王腳下:“臣教導無方,教導出數典忘祖,忘恩負義的孽徒,臣罪該萬死!”
“汝死萬次可抵消吳趙問責?”唐王拔出寶劍就要砍死季圖,旁邊的唐王寵臣趕緊衝上去拉住唐王手臂。
“大王息怒!季太傅竭智儘忠,赤膽忠心可照日月,門下出了孽徒非季太傅所願,如今事態至此,大王請先饒了太傅,令太傅獻策解危。”季太傅是唐國最有名氣的學者,唐王怒殺季圖,會引起唐國有識之士的抗議,如今唐國已經是多事之秋,這時候唐王遷怒親手處決季圖很不妥。唐王的寵臣雖然無才,對這點還是比較明白。
唐王停下動作,眼珠子一轉,想出一個對策,他將寶劍還鞘,踏上一步去攙扶季圖:“季太傅!快快請起,卿是吾國梁柱,對孤的忠心天地皆知,孤相信孽徒所為非太傅本意。”
“大王明鑒!”自己門徒犯下出賣君王的滔天大罪,唐王還能如此體諒,季圖感動得熱淚盈眶。
“那燕國遊俠去吳國帶著愛卿書信,想來行刺吳國明公子,是遵照太傅指使吧?”唐王的聲音很柔和,傳到季圖耳朵卻如驚雷,唐王的意思很明顯,他要季圖將刺殺事件攬過去,好讓唐王自己洗脫指使嫌疑。
季圖張大嘴巴愣看住自己效忠的君王,唐王的眼神中有閃爍,有期待。唐王的寵臣低著頭默不作聲。一時間,宮殿內靜得能聽到呼吸聲。
良久,季圖喉結蠕動了好幾下,他退後一步,認命地對著唐王行大禮:“季圖拜彆大王,圖不會辜負大王期望。”
唐王滿意地點頭:“卿且放心,孤會銘記愛卿之忠心義膽,其他書友正在看:。”
季圖沒有再言語,隻是向唐王磕了三個響頭便踉蹌離去。
是夜,季圖在自己府中服毒自殺,臨死前留下遺書,承認魁吉是他派去吳國行刺公子明,為了讓魁吉行刺有把握,季圖自稱給在吳國北學院就讀的門生符疇寫去一封書信,要求符疇配合魁吉行動。
季圖在遺書中聲明雇凶行刺是他一人所為,跟唐國君王無關,遺書末尾,季圖還將符疇罵得一文不值,罵符疇為功利冤枉唐王。
唐王拿到季圖的遺書後,如獲至寶,迅速派使者將遺書和季圖屍首、連同季圖的家小一起運送至西北郡,交給駐紮在邊境的周成驗看,以此證明自己清白。
周成接見了唐國使者後不敢怠慢,將季圖屍身和季圖滿門連著遺書一起用大船海運到了南埠。楚朝輝看完季圖的絕命認罪遺書冷笑連連,他將符疇召來,符疇讀完恩師絕命遺書放聲大哭,明明是唐王自己所為,卻讓曾經最效忠的臣子做替罪羊,符疇至此是徹底明白唐王的本性。
唐王這種尋找替罪羊為自己解脫罪責的無賴行為,更加引起吳國南北學院的憤怒,文彙報和南報上天天刊滿痛訴唐王卑劣的行文。
唐王期待吳國看了季圖的遺書和屍體後,會就此饒過唐國。唐王忐忑不安中等來吳國回答,吳國六萬大軍在唐吳邊境集合了,而趙國也已經發出討伐檄文,趙國王都同樣聚集了五萬兵馬準備向趙唐邊境進發,麵對兩個強國大軍的進逼,唐國滅頂在即。
“明公子和趙太子遇刺之事明明跟孤無關,趙吳兩國卻以此為借口來攻打!如今吳國大軍壓境,趙國兵馬隨後將至,各位愛卿快想對策解決危機。”唐王將群臣召集到一起商量對策。
唐國王庭百官麵麵相覷,大家對望後都沉默不語。
唐王見百官沉默,不由氣憤得直拍案幾:“大敵當前,各位愛卿就束手無策嗎?那趙吳兩國如果攻占唐國,各位不要以為還能擁有封邑?趙國早就廢除了封邑,吳國王庭大臣的封邑也大都被剝奪,各位以為投效到趙吳兩國還能保住身家財產?”
唐王話音一落,王庭大臣們開始有了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