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2 / 2)

“康城中沒有乞討者並非護衛驅趕。”旁邊楊賀為申落解釋。

吳國對於乞討者有三種處置辦法。如是流落來的難民,由民政重新編製戶口安排到各地開荒。不是難民,體健卻好逸惡勞者,查明丟到礦場勞作。身有殘疾喪失勞動能力,有親人可投奔者,當地給殘疾親友一些優惠政策照顧,沒有親友可依靠,護衛將他們送至專門的收容場所,收容所條件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壞,不過可以保證這些人的溫飽。

“三位在康城沒有見到乞討者,正是此原因。吳國各大郡縣都是如此,隻唐地去年剛剛合並,此三種處置辦法還未實行。”楊賀說得很細致。

楊賀解釋完,申落三人訝異吳國王庭之仁厚,好看的:。

申落上下打量楊賀:“楊弟對吏事相當熟悉啊!”

楊賀靦腆一笑:“在下去年夏天就開始到地方實習,實習中接觸多才了解仔細。”

“實習?”申落又碰到一個不懂的名詞。到了吳國,申落發現許多新鮮詞彙。

衛仲連忙給申落解釋實習就是到地方實踐,吳國南北學院前十名學子去年被派到唐地實習吏事。

“哦,這是要學業優異才可派去吧?三位可是都去唐地實習了?”申落肅然起敬。

衛仲微昂了下頭,嘴上謙虛:“衛某學業不精,勉強夠格去唐地,倒是楊賢弟和符賢弟,他們兩人是北學院的翹楚!”

申落臉上敬佩:“原來楊符兩位賢弟是大才,這次提拔考試,兩位賢弟必定會在榜首!”

申落讚譽之詞剛落,楊賀就尷尬地摸摸鼻子,符疇則是臉一紅,微微低頭,倒是衛仲哈哈大笑。

申落詫異:“衛兄為何大笑?”

“各位有所不知,今年提拔考試榜首非一人莫屬!”

申落更驚疑了:“是哪位奇才,能被各位一致推崇。”

衛仲臉上笑意深重,他手指亭閣小徑:“今年榜首來矣!”

申落回頭,隻見小徑上走來兩位十六七歲的妙齡少女。

吳國的提拔考試有兩項硬性規定,一是考生必須年滿十六周歲,二是考生參考被選用後,得宣誓不做出損害吳國國家利益的行為。前一條因提拔考試主要是選拔人才擔任國家公務員,得是成年人才可以勝任。

第一條規定是因為大秦人平均壽命在三十出頭,因死亡年齡太早,人們將十六歲定性為成年,依據是男女在這個年齡段性發育了。這條規定針對所有學子。

第二條規定主要針對的是吳國之外的諸侯國學子,防止通過提拔考試被重用的諸侯學子做出背叛或傷害吳國利益的舉動。這時的人重名譽,信鬼神,立下毒誓便會遵守。

吳王笙四年的提拔考試和第一屆提拔考試相比有兩個特色,一是人數非常之多,二是有女子參考。考試報名截止時,報名參考的女子共有六人。六人全部是南北兩所學院的學生,霍思華和衛蔻都在其中。

霍思華今年十七,三年前不夠參考年齡,霍思華如果三年前跟兄長一起考試,成績不會比霍思中差到哪裡。

霍思華在北學院才進修兩年,課業成績卻壓倒了學長。特彆在數學方麵,霍思華的算數隻比不上鄭楚和公孫盤三人,南北學院其他數學導師的水平都在霍思華之下,作為學生的霍思華經常以導師身份給學長上數學課。

對於霍思華這樣的學霸師妹,楊賀和符疇早就甘拜下風,北學院考子在心底已認定霍學妹會為今年提拔考試魁首。

霍思華不負眾學長們的厚望,以無可爭議的成績穩居了榜首。考生們的試卷姓名實行糊名,當總成績第一揭曉是霍思華後,吳國王庭百官沸騰,他們不像北學院學子那樣對霍思華了解。一部分人覺得不可思議,一部分人則拿懷疑目光看向鄭鈺銘,因為明算是鄭鈺銘出的題,他們覺得鄭鈺銘可能作弊了。

不過王庭眾人在庭議上看了霍思華的策論問答試卷後,都閉上了質疑的嘴巴。對策是名士王頡出題,對於王頡的人品,吳國王庭百官沒有誰會質疑。霍思華的策論新穎有說服力,才華透過試卷顯露無遺。

霍思華雖是提拔考試第一名,鄭鈺銘並沒有派到地方重用,而是讓霍思華到教育司長公孫盤手下任職,其他書友正在看:。在普世觀念男尊女卑下,讓霍思華過早出人頭地對她是種傷害。霍思華以女子身份參考獲得第一,象征意義為大,這是昭告人們,女子有才一樣可以和男人比高低。霍思華考為榜首,最主要是鼓動吳國百姓不阻止自家女孩進學堂。因霍思華的榜首效應,這年秋學期小學女生報名出現了踴躍。

楊賀和符疇都進入了提拔考試名次的前五,衛仲最差,吊在二十名末梢。這次參考人數過多,吳國各地官吏空缺又過大,選錄人數便從二十增加到了五十名,凡是提拔考試前五十名,都被鄭鈺銘委派到各地擔任職務。

衛國王裔申落有幸考進前五十,被鄭鈺銘委派到了謖平原擔任新設立的縣守。他的兩個同伴稍遜,名次在七八十名左右,留在了北學院進修。

鄭鈺銘對吳國之外的學士還是有所防備,隻有值得信任的人才會派到要害部門和地方重用,比如魯國人楊賀,被派到唐地西部邊境要隘城當了縣守。原來是衛國人的衛仲,唐國人的符疇,已是不折不扣的吳人,兩人一樣受到重用,衛仲被派到達城,符疇還是在唐地,在他的師尊家鄉附近城池任職。

驃騎大將軍的幸存下來的大孫子師從王頡,也參加了提拔考試,考試成績不錯,名次在前二十,鄭鈺銘本來想照顧分配到東海之濱,卻被驃騎大將軍阻止。

驃騎大將軍請求鄭鈺銘將他孫子派到艱苦的地方曆練。鄭鈺銘應老將軍請求,將他的孫子改派到了條件很差的唐國鹽場,負責改建那裡的鹽場。

參加提拔考試的其他五名女子,隻有南學院一位世家女考進了前四十名,跟霍思華一樣,同被安置在教育司任職。其他女子名落孫山,衛蔻隻考到兩百多名的名次,留在北學院繼續進修。

有五十名人才可用,吳國地方行政官空缺得到填補。鄭鈺銘除了將五十考生分派到各地,還對蔚山郡首做了調整。

餘奎被調進王庭升任為副總理事,協助鄭鈺銘處理國家政務。西侯原來精心培養的文宰公孫期從西侯封邑調到了達城,擔任了吳國最繁華的蔚山郡郡首,這代表著公孫期取得了鄭鈺銘的信任。公孫期在西侯封地大力發展了畜牧業,牛、馬、羊、豬、兔、雞、鴨的養殖都形成了規模。隻是因為這裡沒有大草原,馴養不出戰馬,養出的馬隻能當代步工具。

公孫期是以業績顯著受到提拔,不過公孫期心裡明白,他是受到了鄭鈺銘的信任,才被調升到了蔚山當行政首腦。蔚山的稅收可是占了吳國總稅收的三分之一,是吳國最重要的一個郡。

餘奎三月份帶了家小到康城赴任,拓箐在去年秋天為餘奎生下個大胖小子,五個月大的小孩已經非常神氣。田王後看著喜歡抱過去逗玩,不想剛抱到手上,小餘奎就撒了泡尿在田王後身上。田王後不怒反喜,因為吳人認為小男孩在懷孕的女人身上撒尿,兆示她肚子裡的孩子為同樣性彆。

拓箐表麵看著像個賢淑姬女,實質還是個大大咧咧性格爽朗的野丫頭,早在南埠就跟溫柔賢惠的田王後一見如故。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康城,拓箐有好友霍思華和田王後走動,一點都不感寂寞,反在吳國上流階層混得如魚得水。

至於曾對鄭鈺銘為餘奎說媒之舉怨恨,拓箐心想事成,喜獲嬌兒後,那點怨恨早丟腦後。隻見到鄭鈺銘偶然想起,依然會忿忿刺上幾句。

有餘奎幫忙分擔政務,鄭鈺銘大大鬆了口氣,開始準備訪問趙國和到鎬京朝拜天子事宜。

.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兩位的票票!

LLL扔了一個地雷

溫溫吞吞扔了一個地雷

明天開始日更,爭取十二月中旬前把坑填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