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1 / 2)

趙軒將朝政托於三朝老臣文宰,軍權交給最忠心的武宰伯耀,才放心的帶著武銑等大臣,載著敬獻給秦天子的貢品,跟吳國使團一起啟程去鎬京。。隨同保護趙軒的趙國精兵人數和吳國相差無幾,也是一千五百人。

那位曾被他連續寵幸四夜的男寵,因鞭打的傷口發炎起了高燒,在趙軒離開王都後咽了氣。王宮總管稟告了暫時代理王宮事務的嬡姬,命人打了一口薄棺裝殮,抬到亂墳崗埋葬了,總算是沒有暴屍野外,入土為安。

從趙國王都去鎬京要自趙國的西北邊境出境,出境後還要經過大大小小十幾個諸侯國才能到達天子都。如果行程沒有大風大雨阻攔,要行走半個月才能抵達鎬京。

各國諸侯朝拜秦天子的日子定的是五月十五,趙軒和鄭鈺銘從趙王都出發是四月中旬,留有二十多天的趕路時間,寬鬆的時間可以讓他們行程不太緊張,在諸侯朝拜之日前趕到。

從趙王都出發後,鄭鈺銘隻在第一天乘坐了馬車,第二天開始就棄車騎馬。鄭鈺銘之所以棄車騎馬,一方麵是因為趙王都到西北的大道崎嶇,沒有來時的官道平坦,坐馬車有點顛簸,還不如騎馬舒服。

第二個原因是趙軒找借口擠到了鄭鈺銘的馬車上。在驪山溫泉,鄭鈺銘發覺趙軒對他舉動過份曖昧,鄭鈺銘便不想跟趙軒單獨相處,為了不跟趙軒呆在一個密封空間,鄭鈺銘才借口馬車顛簸換了馬騎。

趙軒雖對鄭鈺銘很有愛慕之心,也得顧忌身份,這份愛慕之心在人前總會加以掩飾。鄭鈺銘騎馬而行,前後都有護衛擁簇,趙軒策馬並排行走舉止要端正合乎禮儀,這正是鄭鈺銘所求。

趙軒除了不能和鄭鈺銘舉止言語太過親密,跟鄭鈺銘一路行走交流還是非常開心。

跟鄭鈺銘相處時間越多,越發覺鄭鈺銘眼界廣闊,見識豐富,心折之下更恨相見太晚。

用了三天時間,趙吳朝拜使團走到了趙國西北邊境。趙國西北郡在戎災中人口減少了五分之一,越接近邊境,受禍害程度越重。。

有吳國援助,趙軒儘全力賑災救濟,躲過戎災的趙國百姓都活過了冬天。當氣溫回暖時,百姓便開始在田間辛苦勞作。官道兩側的田地基本沒有荒蕪,都種滿了莊稼,趙軒看在眼裡,心中非常撫慰。

此地百姓隻知是他們君王撥糧救了自己性命,無人知曉吳國的無條件援助。趙軒所到之處,道路兩旁都是來跪謝的百姓,百姓口中感謝的隻有趙軒,沒有關於吳國的隻言片語。

趙軒一路接受百姓跪拜,一路口口聲聲對鄭鈺銘表示感謝,可在接見地方官吏時,卻隻口不提吳國援助。鄭鈺銘見此情景,哪裡不明白趙軒用意,趙軒是不想讓他的臣民心中有吳國恩惠。

吳國使團人員大都忿忿不平,隻鄭鈺銘明白趙軒用意,趙軒是不想吳國在他的土地上具有影響力。公孫盤見此情景,隻覺得自己當初出山做出的追隨決定正確無比。趙軒所作所為都隻為自家社稷。

出了趙國的附庸國國土,往鎬京的方向都是受過戎災的地方,這些地方大都是秦王室近支的封邑,都是國土麵積不大的諸侯國,。這一路,原來是大秦土地最肥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同樣承受北方遊牧民族的搶劫,這些地方因為沒有救濟,恢複就沒有趙國的西北郡快,除了有高牆的城池地區依然繁華,那些戎人經過的鄉野之處就非常淒慘,村落中人口基本都有減少,甚至還碰到好多人煙全無的村落。

村落中死去的村民屍體無人埋葬,被野狗和烏鴉啃噬得隻剩白骨。鄭鈺銘怕有細菌或瘟疫感染,見到這種村落便令隊伍繞道而行,入夜遇不到城池,隻能在荒野露宿。

一路所見太過淒慘,使團的人都變得寡言少語,這一日,眼看太陽西沉,附近沒有城池可供住宿,使團又得在野外紮營了。

趙吳兩國士兵剛開始紮營,遠遠從來路方向走來一隊人馬,哨兵過去盤問,那隊人馬竟然是吳國商隊。

哨兵連忙將商隊東家帶至鄭鈺銘麵前。

“你是韋東家?”鄭鈺銘認識這個商人。。

眼前姓韋的商人曾是南埠碼頭邊的一個貨郎,鷹部落的酋長拓雄還曾在他的貨擔上為女兒買過金簪子。韋貨郎因此跟拓雄認識,靠跟因鷹部落做生意起家,在南埠碼頭買了店鋪。楚朝輝就是在他的商店發現了硫磺。

鄭鈺銘在南埠呆了三年多,對南埠的商人都熟悉。

“是的!公子!正是小人!”韋貨郎看到鄭鈺銘很激動,撲過來行大禮,韋貨郎生意越做越大,發展到有了自己的商隊。

“韋東家!快請起!”鄭鈺銘異鄉見到故人很高興。

這時野外露宿的帳篷還沒有搭建好,鄭鈺銘和公孫盤、吳牧坐的都是簡易木凳。

韋貨郎同樣認識吳牧,隻不認識公孫盤,既然公孫盤能跟吳牧並肩而坐,身份就不會低到哪裡。

做生意的人頭腦都靈活,韋貨郎恭恭敬敬跟兩人行過禮後,才在一旁的小凳坐好。

“銘弟!來的這隊人馬是何人?”趙軒也看到了商隊,帶著武銑從自己營地走過來詢問。

“此人乃是南埠的商人,那隊人馬是他的商隊!”鄭鈺銘站起身介紹。“韋東家,快拜見趙國國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