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趙佶出居龍德宮、皇後鄭氏居擷景西園、鄆王趙楷罷皇城司、敏除門下侍郎、內侍隨過龍德宮,而輒過者斬之類。
對於禪位之後的事,趙佶全都安排妥當。
這其中就包括奪了趙桓最大的政敵趙楷的權力和倚仗。
不錯。
在此之前,趙佶是喜歡風流倜儻且很有文采跟他很像的趙楷,甚至動過要用趙楷取代跟他一點都不像的趙桓當太子的念頭。
——趙佶信道,趙桓信佛;趙佶喜歡鋪張浪費,趙桓崇尚勤儉節約;趙佶喜歡詩詞歌賦、喜歡玩鬨,趙桓隻喜歡看金魚討厭聲色犬馬;趙佶好女色,趙桓卻對女人一點都不感性趣等等……總之,趙桓跟趙佶一點都不像,甚至可以說他們完全是相反的兩個人。
為了給趙楷鋪路,這麼多年以來一直都是由趙楷掌管皇城司。
皇城司掌宮城出入、周廬宿衛、宮門啟閉、後殿引見公事等職,也擔負一部分宮廷禁衛工作。
——宮廷禁衛由殿前司即禁軍殿前侍衛司和皇城司共同負責。殿前司掌殿前諸班直及步騎諸指揮名籍,俗稱殿帥。負責宮廷禁衛的主要是殿前司的諸班直,這些人都是從禁軍中挑選出來的驍勇軍士,但最靠近皇帝身邊的警衛卻是皇城司護衛,稱為“親從官”。
說得直白一點,皇城司就是類似於明朝錦衣衛的機構,權力很大。
擁有皇城司的趙楷,是可以威脅到趙桓的太子之位的。
這也讓趙桓和趙楷奪嫡的這些年,趙楷占儘了上風。
可是,如今趙佶卻奪了趙楷的皇城司,讓王宗濋來掌管皇城司。
王宗濋是趙桓的表兄,趙佶安排他來接替趙楷掌管皇城司,並且同管殿前司公事,其目的顯然是為了讓趙桓控製宮廷中的禁衛軍權。
可以說,在決定傳位給趙桓以後,趙佶為趙桓繼位獲得趙宋王朝最高的皇權掃清了所有的障礙,傳給了趙桓一個實打實的、沒有任何掣肘的大宋江山社稷。
換而言之,趙佶將所有的籌碼都押在了還不到二十三歲的趙桓身上。
或許有可能也許是,趙佶也覺得是他自己風流灑脫、放浪不羈、驕奢淫逸的性格害得趙宋王朝落到這般舉步為艱的田地,所以他才毅然決然地將皇位傳給了完全跟他相反的趙桓,希望被趙宋臣民吹捧的趙桓能夠挽救趙宋王朝。
在這期間,趙楷甚至帶兵進宮,想要“求見”趙佶,但被何灌帶侍衛給攔住了。
趙佶不是不知道此事,可他依舊沒有見趙楷,給趙桓的即位平添變數。
可以說,在將皇位傳給趙桓一事上,趙佶做得很徹底,將能交的全都交了。
當然,你也可以說,為了逃避責任,趙佶丟這個爛攤子丟得很徹底,他傳位給趙桓這個他不喜歡的兒子,而不是把皇位傳給趙楷這個他喜歡的兒子,是他想讓趙桓替他去死,舍不得讓他喜歡的趙楷冒這個險而已。
一切準備就緒了之後,趙佶對他給趙桓準備的新宰相李邦彥和副宰相吳敏說:“稱疾罷,不然恐生變亂。”
吳敏回答說:“亦好。”
趙佶又說:“不要稱太上皇帝,稱道君罷。”
吳敏堅持請趙佶退位後稱“太上皇帝”,而不是稱不倫不類的“道君皇帝”。
趙佶說:“卿不要泥古不化,一個稱呼而已。”
見此,吳敏不說話了。
趙佶扭頭問李邦彥:“誰草詔”
李邦彥回答:“吳敏學士也。”
趙佶點點頭,然後交代吳敏:“甚好,擬詔時,須道朕不能內修政事,外服遠裔意。”接著又說:“朕此舉上承天意,次安宗廟,下為百姓。”想了想又補充說:“卿昨日計中原數百年利害,是朕意也。”
從趙佶的意思上,不難看出,他承認了自己沒有治理好趙宋王朝,也沒能威懾外敵,他是為了趙宋王朝的宗廟、中原的百姓以及不願中原發生戰火才退位的。
吳敏哭著領命,然後退下去擬趙佶的退位詔書。
所有一切全都交代好,趙佶才召一眾宰執進來奏事。
白時中、蔡攸、張邦昌等大臣依次從外麵走了進來。
趙佶對蔡攸說:“江衍欺人太甚,他若敢撕毀和約,我必與之戰到一兵一卒!”
說話間,趙佶突然握住蔡攸的手,從床上掉下去,然後“不省人事”!
一眾宰執大臣急忙上前,七手八腳地將趙佶扶了起來,請到宣和殿之東閣內。
梁師成找來太醫,給趙佶煎了一碗參湯喝下,趙佶才悠悠地“醒”了過來。
趙佶用左手在紙上寫道:“我已半邊身體不能動,如何了得大事?”
這下子,一眾宰執大臣才明白,敢情趙佶在裝病禪位。
果然!
趙佶很快又寫道:“諸公以為如何?”
一眾宰執大臣全都是滑頭,哪能說出請趙佶傳位給趙桓這樣的話?
趙佶左右看了看,見沒人配合他,隻能自己演,用左手在筆上寫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處龍德宮。”接著又說:“可呼吳敏來作禪位詔。”
太宰白時中反對趙佶禪位,他堅持認為這樣做是一個錯誤,故久不受詔。
見此,趙佶屢次用左手在紙尾處書寫:“少宰主之。”也就是讓目前的少宰李邦彥主持趙佶禪位給趙桓一事。
見趙佶禪位之心已決,白時中才不得不受詔。
於是,白時中召趙桓及三衙以及吳敏,禪位正式開始走流程。
禪位詔書如下:
“朕以不德,獲奉宗廟,賴天地之靈,方內乂安,二十有三年。恭惟累聖付托之重,夙夜祇懼,靡遑康寧,乃憂勤感疾,慮壅萬機。斷自朕心,以決大計。皇子桓聰明之質,日就月將,孝友溫文,聞於天下。主鬯十載,練達聖經。宜從春宮,付以社稷……”
趙佶看了看詔書,用左手在詔書的結尾處寫上:“依此,甚慰懷。”
不久,趙桓便來到了趙佶的禦榻前。
一眾宰執大臣跟趙桓說了趙佶將要禪位讓他登基稱帝一事。
趙桓嚎啕大哭,拒不同意。
一眾宰執大臣還以為趙桓懂規矩,在玩三辭三讓。
於是,李邦彥和梁師成急忙將禦衣穿在趙桓身上。
趙桓見了,上臂展開,拚命的掙紮,拒不穿這件代表趙宋王朝最高皇權的龍袍。
趙佶見此,又用左手書寫道:“汝不受,則不孝矣。”
趙桓回答說:“臣若受之,是不孝矣。”
趙佶又下令,召鄭皇後過來勸趙桓登基稱帝。
——趙桓的母親王皇後早就死了,鄭皇後的兒子又早夭,趙桓算是鄭皇後帶大的。
很快鄭皇後就過來了,她聽完趙佶的意思,對趙桓說:“官家老矣,吾夫婦欲以身托汝也,你便奉命登基罷。”
可趙桓還是極力推辭。
有大臣算算,三辭三讓已經夠了,便又開始勸趙桓奉父命即位登基。
可趙桓還是不答應當這個皇帝,就是在那不停的哭,不停地請趙佶收回成命。
有人一頭霧水:“難道新君要搞五辭五讓?”
趙佶見趙桓那哭哭啼啼沒出息的樣,就心煩,他命內侍扶擁趙桓去福寧殿即位。
可趙桓卻固執地不去,就在那哭,就在那請趙佶收回成命。
內侍受命,隻能拚命地擁拉著趙桓去登基。
然而趙桓卻拚死不去,為了跟內侍爭,趙桓差點沒把門框給拽下來,甚至哭昏了過去,差點氣絕而死。
見此,很多人才意識到,趙桓根本就不是在玩五辭五讓,而是他真不想當這個要命的皇帝。
事情都到這一步了,趙佶哪能同意趙桓不上?
等到趙桓醒來,趙佶又命內侍上前將趙桓擁至福寧殿西廡下,一眾宰執大臣迎賀,遂擁至福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