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哭著登基的皇帝(2 / 2)

仙俠版水滸 任鳥飛 10391 字 3個月前

可是,趙桓仍然不肯即位。

這時,日已薄暮,百官都已在垂拱殿上集合,等著參見新君。

眾人急得團團轉。

白時中說:“不然,先出宣詔,諸事再說?”

一眾宰執大臣同意。

於是,白時中出來宣詔說:“新皇已然登基。”

可諸臣皆未退去,非要見趙桓這位新皇帝一麵不可。

——這是新皇登基一個越不過去的環節。

這時,梁師成從福寧殿來到垂拱殿,小聲對一眾宰執大臣說:“皇帝自擁至福寧殿,至今不知人,明日再見。”

一眾宰執大臣相顧無語,不知道該怎麼辦?

李邦彥想了想,說:“陛下素熟耿南仲。”

於是,白時中下詔書召耿南仲來垂拱殿麵聖。

耿南仲在東宮任職十年,曾任太子詹事、徽猷閣直學士、寶文閣直學士等,與趙桓很熟悉,趙桓對他言聽計從。

耿南仲是和吳敏一塊來到福寧殿的。

見趙桓神情黯然,耿南仲讓人找來禦醫為趙桓診治。

吳敏則以天晚為由,讓群臣明日前來拜見。

經過禦醫的診治以及耿南仲的勸說,趙桓才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轉天,一眾宰執大臣先到宣和殿去參見趙佶,然後又回來去福寧殿參見趙桓。

趙桓正式即位,是為欽宗。

第二天,趙桓開始禦臨崇政殿。

白時中率文武百官入賀。

同一天,趙佶出居龍德宮,鄭皇後出居擷景西園。

白時中率百官邊哭、邊送彆趙佶。

趙佶也哭了,他對群臣說:“不要送了,用心輔佐新君。”

內禪之後,趙佶仍時刻惦記著國事,他曾對趙桓以及大臣們說過這樣的話:“他人不知,我知,江衍不可敵也,予既往東南,皇帝可去陝右下兵,圖收複。”

趙佶確實怕江鴻飛南下伐宋。

所以,即便住進了龍德宮,趙佶仍舊惴惴不安,於是他打算以去亳州蒙城燒香為由,離開京師,前往東南避難。

亳州蒙城是莊子的故裡,是道家的文化聖地。在蒙城東郊有一座莊子祠,始建於宋元豐元年。趙佶尊奉道教,崇尚老莊,早在宣和元年六月,他曾下詔追封莊子為“微妙元通真君”。

幾日後,趙佶正式向趙桓提出,他想在上元節前,去往亳州蒙城燒香,拜祭莊周,祈願道祖老莊保佑國泰民安。

趙桓同意,並在第二天下達太上皇下亳州燒香之詔,要求各有關部門做好各項準備。

太史還通過占卜推算了一番,建議趙佶選擇正月初四辰時啟行。

可是,正月初三的晚上,趙佶就迫不及待地悄悄離開龍德宮,直至通津門,下河乘船而去。

這時,趙佶身邊僅有蔡攸、樂和以及內侍數人扈從。

趙佶匆匆登船,沿著汴河連夜出城。

水在夜中流,船在水上行。

此時正值寒冬時節,汴河水位較淺,因而船速稍緩。

趙佶覺得如此行進太慢,於是棄船上岸,改乘轎子。

坐了一會兒轎子,趙佶覺得還是太慢,於是又回到岸邊,截了一個搬運磚瓦的船繼續跑。

由於走時太倉猝,內侍根本就沒來得及準備食物。

而經過這番顛簸勞頓,趙佶還餓了。

蔡攸急忙派內侍在船上尋找食物。

後來,還是樂和從艄公那裡要來了一個餅子。

趙佶讓大家分而食之。

到底是繼承了高粱河車神的“優秀基因”,一夜之間,趙佶他們竟然跑了數百裡,天亮時就到了趙宋王朝的南都應天府,也就是河南商丘。

至此,趙佶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蔡攸趕緊張羅讓應天府的官員買各種物資,駿馬、騾子。

而天亮之後,也就是正月初四,得知趙佶半夜就跑了,太上皇後鄭氏、一眾太皇妃以及一眾皇子、帝姬等也都離開東京汴梁城,相繼南逃,他們紛紛登上船,前去追趕趙佶。

趙桓得知此事了之後,命平涼軍節度使、中太一宮使範訥,統領大軍扈從。

這天,還有不少朝廷官員聞聽趙佶已經離開京師,相繼逃出東京汴梁城。

趙佶在應天府並沒有停留多久,他們準備好物資,買了駿馬、騾子之後,便趕緊騎上繼續南下。

途中,路過一個村莊,趙佶走累了想歇歇腳,見一戶人家竹扉半掩,遂拍門而入。

這戶人家隻有一個老婆婆在家,趙佶與她拉起了家常。

老婆婆問趙佶姓氏?

趙佶回答說:“姓趙,居東京,已致仕,薦長子自代。”

趙佶一行到了符離後,才登上官船,開始慢悠悠地南下。

大船行至泗州,趙佶登岸,至江邊集市上買魚。

他很會買東西,還與賣魚人討價還價,二人不斷爭執,賣魚人稱呼趙佶為“保義”。

——“保義”即保義郎,是武官官階,舊稱右班殿直。

買魚歸來,趙佶回到船上頗有感觸,遂賦《臨江仙》小詞一首:

過水穿山前去也,吟詩約句千餘。淮波寒重雨疏疏。煙籠灘上鷺,人賣就船魚。古寺幽房權且住,夜深宿在僧居。夢魂驚起轉嗟籲。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

不久之後,趙佶一行到達揚州。

可趙佶仍就感覺不太安全,執意要渡江南下,當地父老力諫,說方臘義軍和大元軍還沒有被剿滅,車駕不可渡江,但趙佶不聽。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趙佶乘船渡過長江,到達南岸。

鎮江當地郡官皆迎駕於西津渡。

此時,鄭太後已追至揚州,但她並未跟隨趙佶過江,而是留居在揚州。

追隨趙佶南來的那些太妃皇子帝姬們,此時皆分散在沿路州縣。

鎮江是趙佶此行的目的地。

趙佶對鎮江是有感情的。紹聖三年,他以平江、鎮江軍節度使的身份被宋哲宗封為端王,那年他才十四歲。政和三年,趙佶將鎮江由州升格為府,這是兩浙地區最早由州升格為府的城池,這說明鎮江在他的心目中地位是比較高的。

鎮江北還有長江天險,可以阻擋大元軍南下。

而且,鎮江的政治局勢對趙佶也比較有利,知府蔡翛是蔡攸的弟弟,江淮荊浙等路製置發運使宋煥是蔡攸的妻弟,而蔡攸是趙佶最信任之人。

可以說,隻有來到鎮江這裡,趙佶才有安全感。

趙佶於是安心在鎮江住下了,並開始等待大元軍南下伐宋……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