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大元軍遲遲不敢南下伐宋,以種師道為代表的軍方主戰派的意見很明顯在趙宋朝堂之上占據了上風,得到了趙桓的有力支持。
三月初的戰略會議上,初步確定了趙宋王朝北上出兵威懾大元帝國讓大元帝國歸還趙宋王朝的山東、河北、河東的日期,並做了相應的軍事部署。
但是,以李邦彥為代表的議和派卻對主動挑釁疑慮重重,他們認為,出兵威脅大元帝國,是一種冒險行為,一旦失敗,前邊的和談努力都將前功儘棄,而趙宋王朝也將麵臨淪喪之危。
也就是說,將相之間在國家的大政方針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這本該是趙宋朝廷的最高機密。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此事很快就在朝野內外迅速傳播開來,各界人士,包括平民百姓,全都對此議論紛紛,說三道四,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甚至就連在酒樓裡都常有人因是戰是和而吵得麵紅耳赤。
已經成了京城首屈一指大酒樓老板的孫新和顧大嫂,早早地就將這些消息送回大元帝國……
其實,關於將相之間的政策為什麼會出現嚴重地分歧,趙桓心裡很清楚,甚至可以說,這就是趙桓一手造成的。
以前由於軍力不足,趙桓君臣又以為大元軍即將南下伐宋,為了避免趙宋王朝淪喪,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遭到顛覆,趙桓采納了李邦彥等人的建議,熱衷於議和,甚至願意割地賠款嫁帝姬以求和平。
而現在,趙宋王朝的勤王之兵已來了二十多萬,從汴梁城往下一看,黑壓壓地一大片,無邊無際,而且還有不少勤王之兵還在來的路上,關鍵趙宋王朝屯駐在黃河南岸的宋軍本就多達三十多萬,可以說,單從軍隊的人數上看,僅可用於跟大元帝國開戰的宋軍絲毫都不比大元軍少。
特彆是西軍名將種師道以及眾多能征善戰的宋將全都已經來到趙桓的身邊。
兵多將廣,讓趙桓覺得他的腰杆子終於可以硬起來了,他再也不用跪著了。
所以,趙桓現在又熱衷於向大元帝國耀兵,甚至向大元帝國開戰,他希望在自己領導下的趙宋王朝可以通過軍事手段向世人展示出其強硬的一麵,甚至是向世人證明他比自己父親趙佶強。
趙桓從一味地求和,甚至不擇手段地求和,迅速轉變為一心向大元帝國展示他的強硬,其轉變的速度雖然有些快,但這並不違背人性、情理和基本邏輯。
隻不過,趙桓現在求勝心切,對於展示趙宋王朝的武力以及他是一個敢打敢拚的皇帝似乎有些迫不及待。
一天之內,趙桓竟然五次派內侍去催促種師道,讓種師道考慮是否可早日出兵。
而種師道很冷靜也很沉穩,絕不肯貿然出兵。他堅持按計劃等姚古、種師中等率領更多的西軍到來後再率軍北上,不讚成提前率兵北上,免得激怒大元帝國,雙方立即開戰後,宋軍防不住大元軍的攻打。
實際上,種師道很清楚大元軍到底有多強大,他也不是真的想跟大元軍開戰,至少不想主動進攻大元軍。
種師道真正想的是,等宋軍準備好了以後,找機會乾大元軍一下,向大元帝國展示一下趙宋王朝的武力,然後以守為戰,準確的說是以黃河為防線,好好跟大元軍打上一場防禦戰,向大元帝國證明趙宋王朝不是軟柿子。
隻有這樣,大元帝國才不敢南下伐宋,趙宋王朝才能暫時穩住其北方的防線。
換而言之,種師道其實不是主戰,而是想以戰迫和,先徹底解決北方的問題。
如果種師道的戰略構想能夠達成,趙宋王朝就可以再調一些兵南下,去剿滅方臘的永樂朝,甚至是剿滅大元帝國在南方的州縣,接著剿滅王慶,回頭再集中趙宋王朝全國的軍事、經濟、政治力量,甚至是聯金、聯夏三國共同出兵剿滅大元帝國。
也就是說,種師道想下的是一盤徹底挽救趙宋王朝的大棋。
種師道也將他的想法詳詳細細地跟趙桓說了。
可趙桓畢竟才二十多歲,還遠沒有種師道的冷靜和沉穩。
自從聽了種師道的戰略構想了之後,趙桓的熱血一下子就燃燒了起來。
也可以說,趙桓當了十二年的太子,壓抑了太久太久太久。剛登基的時候,又麵臨大元軍南下伐宋的高壓,以及突然掌權的迷惘。如今終於讓趙桓等到了“揚眉吐氣”的機會,趙桓已經壓抑不住他激動的心、顫抖的手,就想給欺負他們趙宋王朝,搶了他們趙宋王朝疆土、奪了他四個妹妹、逼他父親禪位、讓他們父子顏麵掃地的江鴻飛點顏色看看。
關鍵,趙桓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向世人證明,他比他父親趙佶強,他比趙宋王朝的曆任皇帝都強,他甚至比史上的任何一個皇帝都強,趙宋王朝的臣民逼他父親禪位給他,沒有錯,他就是趙宋王朝的救世主,他隻要出手,就能乾趴下之前風光無兩的江鴻飛,將他父親丟的疆土全都收回來。
趙桓甚至幻想,隻要種師道率領大宋精銳北上,就能擊敗大元軍,橫掃大元帝國,一直打到大元帝國的都城元大都,將江鴻飛捉來,讓他千刀萬剮,他一舉收複趙宋王朝曆任皇帝都沒能收複的燕雲十六州,方臘、王慶見此,乖乖臣服於他所統治的趙宋王朝,將搶趙宋王朝的疆土全都還回來,接下來,他再消滅西夏,消滅金國,消滅高麗,消滅吐蕃,收複草原和西域三十六國,遠征中亞,使趙宋王朝超越漢唐,成為史上最強大的王朝。
想到這些,趙桓就激動得睡不著覺,就壓抑不下他自己偉大的夢想。
可種師道卻始終不溫不火的,根本就不能理解趙桓的雄心壯誌。
種師道的表現令趙桓很失望。
趙桓於是又將希望寄托在年輕的將領姚平仲身上。
姚平仲驍勇善戰,政和五年在與西夏臧底河之戰中,他斬獲夏人甚眾,一戰而成名,那年他才十八歲。
童貫曾召見姚平仲,交談中發現姚平仲很有傲氣,甚至不把童貫放在眼裡,童貫很不悅,所以一直在故意打壓姚平仲。
然而,關中豪傑全都推崇姚平仲,稱他“小太尉”。
不久前,方臘作亂時,童貫受命領兵前往平亂。
雖然童貫討厭姚平仲,但是卻心服姚平仲的勇猛,還是調他同行。
此戰,姚平仲功冠全軍。
童貫在收複杭州了之後,重賞群將。
頒賞前,姚平仲對童貫說:“平仲不願得賞,願一見上耳。”
見姚平仲一心隔著鍋台上炕,想要越過他直接跟皇帝趙佶搭上線,童貫更加不能讓姚平仲出頭了。
所以,童貫更加打壓姚平仲,後來乾脆將姚平仲調回西北。
如果是一般的將領,遭到童貫這麼打壓,可能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
可姚平仲不同。
姚平仲雖然從小就是一個孤兒,但他卻幸運地被姚古收為養子。
姚古為名將姚兕的次子,名將姚雄的胞弟,姚古也是西軍中的名將,名聲和地位都不在種師道之下。
這麼說吧,姚氏家族與種氏家族在西軍中都很有淵源,都是名將世家,都是陝西的名門望族,在西軍中的影響力都很深遠。
如今,姚古也正在率領熙河軍的主力向東京挺進,趕來勤王救駕。
姚平仲率領的,就是熙河軍的先頭部隊。
種氏、姚氏兩家向來都是,兩家弟子爭強好勝,各不甘服下。
可姚平仲卻發現,種師道如今非常受趙桓的器重,隻怕不等姚古到達東京汴梁城,種師道就占儘了風頭,到那時,可能就沒有他們姚氏什麼事了,進而導致他們姚氏就會被種氏壓上一頭。
恰巧,趙桓也不滿意種師道瞻前顧後、畏手畏腳、磨磨蹭蹭,他還發現,姚平仲很勇猛,在宋軍中也很有威望,關鍵姚平仲是一個年輕的將領,應該能明白他的雄心壯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