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時間撥回一天前。
當時,聽從禮成港逃回來的人說大元軍從海上打過來了,並一舉就攻占了禮成港,現在正在向開京進軍,還不滿十六歲的王楷,大驚失色!
雖然王楷並沒有見過江鴻飛,但滅掉大遼王朝和趙宋王朝、大敗金國、嚇得西夏將皇後都不要了的江鴻飛,他太如雷貫耳了。
老實說,如果有自主權,王楷肯定不想得罪江鴻飛這個最有可能統一中原的凶人。
隻可惜,那時高麗王朝和金國簽的是城下之盟,王楷哪有自主權?
如今,江鴻飛派大元軍興師問罪來了。
自知理虧的王楷,頓時就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
是戰,還是和?亦或者跑?
關鍵時刻,還是老謀深算的李資謙沉穩。
李資謙知道,不管是戰,還是和,亦或是跑,都得趕快調兵前來開京勤王救駕。
所以,李資謙在第一時間就派心腹去西京,去調他親信拓俊京控製的那十萬用來防禦金軍再次南下的人馬。
緊接著,李資謙就進宮,來找王楷商量對策。
同一時間,曆仕高麗肅宗、高麗睿宗、以及王楷這一朝的三朝元老官至門下侍中的高麗名臣金富軾,高麗王朝著名詩人、翰林學士知製誥鄭知常等,也都來到了王宮中,跟王楷商量如何解決這一突發事件?
自古以來,遇到強敵來襲,要麼戰,要麼和,要麼走,基本上沒有第四條路可以走。
王楷君臣商量的其實也就是他們高麗王朝到底走哪條路?
至於金國?
大元軍都打來了,誰還顧得上金人的想法,先過了眼前這關再說吧。
當初,在金人打過來之前,李資謙已經架空了王楷,權傾朝野,把持朝政,一度還想廢掉王楷自立為高麗王。
金人來了之後,搞清楚了高麗王朝的政治情況,便幫王楷廢掉了李資謙的兩個女兒,讓她們成了王楷的兩個廢妃,又支持王楷娶了任元厚之女也就是現在的號為“延德宮主”的恭睿王後任氏。
——王楷的三姨母和四姨母雖然因為政治因素被王楷給廢掉了,但因為她們從小就照顧王楷,跟王楷的感情極好,又兩次從李資謙的手上救下過王楷的性命,所以,王楷隻是廢掉了她們妃子的名號,實際上她們依舊在王楷的後宮中生活。
也就是說,在金人的支持下,王楷開始親政,並得到了金富軾、鄭知常等高麗大臣的支持,他們君臣甚至能跟李資謙分庭抗禮了。
如此一來,李資謙也隻能收起他之前的飛揚跋扈,好言好語地對王楷說:“大元軍來襲,必因我高麗助金國攻打其國,而興師問罪,此事萬不可大意,否則將有滅國大禍也,依我看,不如派京軍迎戰,同時,教二軍及相關人員做好西撤的準備。”
過了最初的緊張,王楷突然覺得,大元軍打來,對高麗王朝來說,可能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要是他們高麗王朝運作得好,來一招禍水東引,讓大元帝國去找金國交戰,他們高麗王朝就可以在其中大搞平衡之術,在夾縫中生存,完全可以用大元帝國來製衡金國,沒準還能上下齊手,從中大撈好處。
王楷一點都不覺得,他的想法太天真了,而是覺得這是一個天才的政治設想。
王楷認為,隻要高麗王朝將姿態放得夠低,願意向大元帝國稱臣納表,願意向大元帝國支付戰爭賠款,大元帝國肯定會放過高麗王朝。
王楷想起來了,江鴻飛每滅一國,必收其國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入自己後宮,肯定是一個極其好色之人,他可以送一千個高麗美人,不,送一萬個高麗美人,給江鴻飛。
“我高麗派兵攻打大元,乃事出有因,非朕所願,江衍必能理解朕的苦衷,原諒朕這一次。”
總之,王楷樂觀地認為,隻要他和高麗王朝拿出誠意來,就能說服江鴻飛和大元帝國不滅高麗。
而王楷已經有被大元帝國勒索一大筆的覺悟。
完美閉環。
這麼說吧,就像當初完顏宗望率領金軍來攻打高麗王朝一樣,隻要能保住高麗王朝的江山社稷,王楷什麼樣的高額代價都願意付出。
這是李資謙和高麗王朝曆代君主教給王楷的。
也就是,草原王朝強盛,高麗王朝就向草原王朝稱臣納表;中原王朝強盛,高麗王朝就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表。
這一直都是高麗王朝續存之道的不二法門。
年輕人的城府就是不夠,他們渴望表現自己,尤其是在他們以為自己有了好主意了之後,所以王楷忍不住將自己的主張和盤托出。
聽了王楷的想法,李資謙冷冷一笑,老實不客氣地打擊王楷的威望:“幼稚。”
王楷很生氣,他覺得,李資謙依舊在孩視他。
李資謙沒看王楷鐵青的臉,而是直截了當地說:“大元不宣而戰,來勢洶洶,必有一舉滅掉我高麗之意,豈能因小利小賄而止?”
讓王楷很意外的是,他的肱骨大臣金富軾竟然讚成李資謙的看法,他神情很凝重地說:“請陛下火速下詔給諸路京軍,教他們速出,以漢江天險布防……”
羅城位於臨津江以西、漢江以北。
金富軾的意思是,將高麗京軍的六衛編為中、前、後、左、右五軍,以前軍和左軍布置在羅城及臨津江以西地區,以中軍和右軍前進至羅城東北長和洞、華藏洞地區,將後軍及高麗京軍的二軍調入羅城,依托羅城固守待援。這樣一來,高麗王朝既可以依托堅固的羅城固守,也可以控製漢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形成西起禮成江東至板門店長達數十裡的防線。
從金富軾的主張上來看,他明顯沒有王楷這麼樂觀,而是更傾向李資謙的想法,也就是,大元軍來者不善,他們一定要謹慎應對。
唯一不同的是,金富軾不同意,王楷撤出開京,逃往李資謙的兒女親家拓俊京控製的西京。
“以此布軍,或可將大元軍阻止在漢江以南,此乃我高麗萬幸,若不能如此,教大元軍渡過漢江,也可以此犄角之陣列寨於京師左右,或間隔五十裡,或間隔三十裡,結成連環營寨,以阻擋大元軍,以衛都城。”
“防禦漢江必用宿將,若外戚、宰執親舊、省院吏族之類,皆不可用。”
“大元軍以攻勢凶猛聞名於世,恐京軍難以應對,陛下可下令暨招十萬望軍,沿漢江修築堡壘以作屏障。”
金富軾乃新羅王室後裔,他早年曾出使過趙宋王朝,因詩文名揚中原,是一個中國通。他兄弟五人自幼熟讀詩書,除了出家為僧的金玄湛以外,金富軾與其兄長金富弼、金富佾及弟弟金富轍皆以先後通過高麗王朝的科舉考試步入仕途,並且在高麗朝廷身居要職。
在高麗王朝的一眾臣僚當中,金富軾是對目前的形勢看得比較清楚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