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仲荀在看過地形後,反對在杭州城下布陣,說:“兵以利動。如今地勢不利。憑什麼作戰?應該遷往高處布陣,以扼製敵騎的衝鋒。”
但是,多數宋將不同意郭仲荀的意見,認為宋軍陣前有一條大河,足以限製大元騎兵的衝擊力量了。
郭仲荀的建議於是被否決了。
先是張浚犯了錯誤,現在是多數宋將犯了錯誤。
這一連串的錯誤,注定了宋軍失敗的命運。
不久之後,江鴻飛率領大元軍的中軍抵達戰場,大元軍作好了充分準備之後,主動向宋軍發起了進攻。
劉慧娘以鐵浮屠左軍、鐵浮屠右軍,以及其它具甲重騎兵打頭陣。
此戰,大元軍出動了幾百個,可以具化飛橋的煉氣士。
隻見,幾百座飛橋憑空出現,架在那條大河上,那條阻擋大元軍的大河,立即就變得毫無用處了。
大元軍輕鬆渡過張浚等人賴以擋住大元軍衝擊力量的大河,然後一萬多具甲重騎兵就衝向了宋軍。
宋軍完全沒想到,大元軍這麼輕易就過河了,他們被大元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一萬多具甲重騎兵速度全開,呼嘯著就頂著箭矢衝入宋軍當中,直撲宋軍營前。
於是,元宋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擊的激戰。
其實,張浚排在前麵的宋軍很強,張浚的一眾親信也身先士卒,率領將士搏殺。
可問題是,張浚擺在右翼的宋軍,是曲端的人馬。
戰前,張浚剛奪了曲端的兵權,張中孚、李彥琪受處分,這本來就已經引起了曲端手下人的不滿。
尤其是在大元帝國和趙宋王朝的形勢相差如此大的情況下。
到了今時今日,哪怕是這些不太懂政治的宋軍將士,也覺得,趙宋王朝沒機會了,這天下肯定是江鴻飛的、是大元帝國的。
更何況,石秀還已經派人去策反了曲端手下的人。
曲端的心腹張中彥、趙彬答應投降大元帝國,甚至答應臨陣反戈。
簡而言之。
元宋兩軍激戰到午後,大元軍投入了戰場預備隊,向趙哲的環慶軍發起攻擊。
趙哲原為兩浙路提點刑獄,曾與張俊一起在東南討平葉濃。張浚接收童貫的兵馬時,很欣賞他的才乾,特意將他選了進來。
之後,張浚又派他接替王似,出任環慶路經略安撫使。
趙哲是文官,帶兵打仗算不得內行。戰鬥激烈之時,他卻擅自離隊,不在軍前督戰。
因此,環慶軍被大元軍一下子就衝垮了,致使宋軍其它各營沒來得及增援。
環慶軍一垮,士卒潰逃,影響了整個戰局。
其它各軍也紛紛潰敗下來。
見此,劉慧娘給曲端手下的人馬發出信號,讓他們動手。
曲端手下的人見大元帝國方麵終於讓他們動手了,立即臨陣倒戈,殺向宋軍。
與此同時,劉慧娘令大元騎兵全都壓上去。
隻見,鋪天蓋地的騎兵衝向了宋軍。
石寶也看準戰機,率領杭州城中的大元軍殺出城來。
兵敗如山倒。
麵對這樣的形勢,宋軍大敗。
更麻煩的是,由於戰前張浚隻想到了勝利而沒想到失敗,因此一旦戰敗,他便舉止無措,不知道怎樣收拾殘局才好。
再加上,宋軍大多都是步軍,而大元軍有近二十萬騎兵。
由此,宋軍慘敗。
事已至此,江鴻飛大一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趙宋王朝肯定一絲一毫的機會都沒有了。
大批大批的宋軍投降。
隻有很少的一部分去投方臘。
張浚見此,自刎在錢塘江岸邊謝罪。
江鴻飛被石秀、孫靜、石寶等迎進杭州城。
這段時間,為了徹底統一思想,上下一心守衛杭州城,孫靜發揚大元帝國的傳統,大搞公審,消滅了趙宋王朝的統治基礎,也就是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給杭州城中的所有軍民免債、分田、分糧,甚至給有功的將士分女人,使杭州城中剩下的人全都成為大元帝國的忠實守護者。
也正是因為如此,石寶才能率領杭州城中的軍民,一直堅守到現在。
如今,江鴻飛入住杭州城,所有人都夾道歡迎,熱烈歡呼。
江鴻飛下聖旨宣布:趙宋王朝徹底成為曆史,大赦天下,東南地區免稅三年,讓民眾休養生息。
另外,江鴻飛下聖旨,讓大元帝國的各處,往江南運五百萬石糧食,用以救濟遭了十年兵禍的江南,使此地儘快恢複昔日的繁華。
與此同時,江鴻飛派人去四處宣告:趙宋王朝亡了,所有原屬於趙宋王朝的人,不論軍民,還是官吏,隻要拜降,一概既往不咎,若負隅頑抗,格殺勿論。
在江鴻飛的最高指示下,有四十幾萬宋軍將士先後投降。
江鴻飛派兵部的官員去將這四十幾萬宋軍中的老弱剔除,按照意願,或回原籍,或留在江南,分給糧食、田地,讓他們複為良民。
那些不願意再當兵的宋軍將士,也照此辦理。
最終,江鴻飛又得精兵十八萬。
江鴻飛安排兵部以及有關部門,對這十八萬精兵,進行政治教育,重新訓練,然後打散,編入各支大元軍中。
與此同時,江鴻飛和大元帝國的一眾大臣也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占領了浙西地區的永樂朝身上。
現如今,隻剩下方臘占領的這一小片區域,江鴻飛就完成了大一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