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蓐收、萼綠華、杜三娘、麻姑(1 / 2)

十指神針漫遊記 讓之 8739 字 6個月前

蓐收身長一丈三尺,儀容瑰瑋,袍服炫麗,踏雙龍以行,乃美景及掌刑之神。

其有二窟,一在湯穀,一在崦嵫。扶桑枝柔,朝霞嫵媚。虞泉波壯,落日輝煌。

問宇宙自然之美景,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人儘曉誇父逐日,未曉蓐收之與日伴行。

日出於湯穀,浴於鹹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日登於扶桑之上,爰始將行。

黃昏日入崦嵫,經於細柳,入虞泉之池,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日行九州七舍,有五億萬七千三百九裡。

此前人之述,今補其罅:地非平直也,曲也。日星夜返湯穀以捷徑,為五億萬七千三百九裡之十一。

蓐收與日伴行,宇宙美景儘在望中,此其樂也,而帝不解。帝聞蓐收之事,與九天諸神之竟日燕遊,大異其趣。

召問之:“汝日行五億萬七千三百九裡,仙鬼人間之善惡美醜,或知之乎?”

蓐收曰:“觀景爾,其他知之甚少。”

“可察之乎?”

蓐收不解其旨,曰:“差可察之。”

帝轉頭與座側二童小語。

二童曰:“咄!帝今封汝為掌刑之神!”

言甫竟,蓐收又生一麵:瞪目披發,傲睨狂悖,頭長角,手如鷹爪,左耳掛蛇,右耳垂一火輪。

成兩麵人矣!心剖為黑紅兩半,以優遊賞景,剛愎量刑。其位隻在二童之下。

無量數世以來旅途結交漸成陌路,中心憂鬱,誰可傾吐者!

九疑之山有聖女祠。祠白石為扉,綠蘿牽牆。霧常飄瓦,風不滿旗。無像,不知祠主何方神聖。

祠有小殿一,耳房二,前後兩小院。萼綠華喜其絕世清幽,居焉。

萼綠華向巢父學歌,幾以歌為生命之惟一。她憂鬱時唱,開心時唱。在日邊唱,在水邊唱,在花間唱,在田間唱。

人耳聽不見萼綠華的歌,隻能用心去聽。

世間最美之情,會有隻手觸摸你的心,便是萼綠華的歌。

世間最美之景,會有一股莫名的憂傷模糊你的眼,便是萼綠華的歌。

萼綠華的歌入人夢裡。楚襄王遊高唐,有女來薦枕席,言朝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高唐之下。

這不過是萼綠華唱的一支歌。

萼綠華的歌致人幻覺。望梅止渴者眼中的梅子,船工眼中的江崖神女,李白舉杯邀請的明月,都不過是萼綠華唱的歌。

船工一個個被漩渦吞沒,水中邀月的李白溺亡,這都怪萼綠華,又何怪萼綠華,悲劇是喜劇的終極。

萼綠華白天出門,聖女祠終日霧繞。萼綠華夜晚在廊下唱歌,聖女祠明月轉廊。

祠中陳跡五色土壇經年累月、累月經年日收雲霧、夜吸月華生長出一莖紫芝。

青鳥銜來西王母惠旨:“紫芝千年長成一莖,服之可登仙籍。”

昔大禹治水,玉郎前驅。玉郎過聖女祠百遍而不入,渴於萼綠華掬捧中啜飲。治水成,與萼綠華成眷屬。

這日騰蛟舞鳳,翻雲覆雨,不覺已上九天,被哼哈二將擋下。

幸有天女散花,為萼綠華遮掩。玉郎赤身以對二將,羞憤難當,誓必雪此恨。

萼綠華摘下第一朵紫芝:“此為鶴仙而種。”

玉郎曰:“汝不欲我雪天將羞辱之恨耶?”萼綠華氣逆顫抖無言。

玉郎服了紫芝,以登仙籍,攜哮天犬縱上天門,重創哼哈二將。其後據灌江口,結交非賢者,萼綠華與之疏離。

萼綠華育成第二朵紫芝,將與杜三娘、周爛頭、雨工去往昆侖之丘腳下。

管革獻疑曰:“王母言服之可登仙籍,未言可解困厄之類。”

萼綠華等不聽,後果無功含恨而返。

唐時有個貴族少年,其家道已衰。少年體纖瘦,手爪長四寸餘,人呼之長爪郎。

長爪郎騎蹇驢,負祖傳破錦囊,日遊於山野、市井、古跡,隨處都能聽見萼綠華的歌。

他時凝神像老僧入定,時如孩童東張西望。乃於驢背疾書萼綠華的歌,以投錦囊中。

晚歸,母取其囊中所有,每每感慨:“此兒直要到嘔出心肝乃止!”

長爪郎十六歲,詩名已揚,而與韓、柳、白等遊。

萼綠華乃心馳神蕩,想他既為我知音,我當為他執箕帚。後長爪郎外出,便有一粗蠻丫環相跟隨,為背錦囊。

回家又有個美貌丫環,母親取稿嘮叨,丫環默默點燈,送上飯給他吃。飯後又研墨展箋,低喚公子過來改潤,投入另囊中。

其母驚詫此丫環白日常獨坐打盹,叫她做事,動作總嫌呆緩。公子回來就像木偶吹入了仙氣,雖是下人,無異仙姑!

長爪郎則奇怪那粗蠻丫環,在外頑皮多話,回來就奄奄欲睡。則二女均萼綠華所化,形雖為二,神氣隻灌注於一人也。

少年因避諱,不得舉進士,鬱鬱染疾,病漸入膏肓。萼綠華視園中紫芝,隻七百年,剛才成形。

她七百年前已許願,這莖紫芝為九妹落花洞女種。

母親啼哭著將公子易簀。其如星之目,已經無光;如蔥之爪,已經僵直;口鼻之息,已難覺察。

萼綠華斷然摘下這莖紫芝,奔公子簀前,至則紫芝已萎。萼綠華從此淚水難乾。

杜家莊桑田載白雲,曲水繞學堂。柳蔭藏畫眉,葦花迷鴛鴦。昔孔子去衛適陳,過桑田,逢杜三娘。

夫子曰:“南枝窈窕北枝長。”

三娘曰:“夫子行陳必絕糧。”

夫子不答而徐行。

三娘複曰:“九曲明珠穿不過,回來問我采桑娘。”

孔子師生至陳國被困,且果遇穿珠之難題。

孔子無奈使子貢返。貢聞鋤者歌曰:“蘆塘荻渚繞華屋,瑤草疏花傍粉牆,行過小橋流水北,其間便是杜家莊。”

子貢由此尋著三娘,孔子得穿九曲之珠,脫困境。

杜三娘、如願比鄰而居。四周葦花似海。杜三娘居北舍三楹,階沿寬敞。南有小舍,如願所居。

兩舍間有草似蒲,色紅,名懷夢草,懷其葉可與意中人會。三娘、如願識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