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則是在桌子上攤開了一張紙。
研好墨之後,帝辛提起一根毛筆,輕輕蘸墨之後,在紙上開始寫了起來。
“武成侯敬起……”
……
和北疆以及東部邊關一樣,南疆的州城水牢關同樣在邊疆的最前線。
這自然是有意為之的。
一省之地,不論是權力,文化還是經濟都會朝著州城彙去,而這也導致了州城必然是一省之地防備最為嚴密之處。
而邊關各城,最重要的目的便是防止外敵的入侵。
因此,兵力駐紮最多的州城自然而然便被設立在了最前線的地方,如此才能在外敵入侵的第一時間組織起軍隊防守甚至反擊。
不過不同的是,因為南疆臨海的原因,水牢關有一部分是直接建立在海上的,而南門則是一道水門。
這便導致了,琉球若是想要大舉入侵南疆,除非攻下水牢關,否則的話他們的水師根本無法進入南疆境內。
然而海上作戰,戰船的優劣占據了更大的比重,而以大離的製造水平,十個琉球拍馬也追不上,因此在以前,脫離了城池之後,南疆算是在正麵戰船上唯一可以壓製蠻夷的邊陲之地。
但是廣袤的國土也就意味著狹長的邊界,既然正麵戰場打不過,那便進行小規模入侵便是了。
東西北三處邊陲之外的蠻夷,大都是成建製地侵擾邊關,隻有琉球,大多時候都是派遣少數的隊伍悄悄繞過水牢關登陸,對於南疆進行小規模的騷擾。
小規模的隊伍,自然無法對南疆造成實質性的危險,但這也意味著琉球可以持續性地派人,可以說是煩不勝煩。
對於南疆人來說,琉球之蠻夷就仿佛是一隻怎麼也打不死的蒼蠅,傷害性不高,但是卻特彆的煩人。
大概十幾年以前,剛剛升任南疆邊關大元帥的武成侯曾經上奏朝廷,出兵過一次琉球。
然而一來那個時候大離的水師還未到巔峰的時候,二來琉球據島而守,戰船的作用便大大縮減,因此那次武成侯雖給與了琉球一個慘痛的教訓,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無奈後撤。
而時至今日,大離的戰船已經經過多次更新迭代,武成侯更是經過那一戰後特意訓練了水師強行登陸作戰的能力。
若是再來一次出征,武成侯有把握這次拿下琉球。
然而,因為老皇帝因為身體原因這幾年不臨朝政,導致境內百姓民怨四起,各地災禍不斷,因此他多次上奏朝廷想要出征的奏折都被退了回來。
而理由自然是內憂太甚,不適合再招惹外敵,而朝廷也沒有那麼多的糧食物資支持水師的出征。
可是,真的沒有嗎?
對於這一切的內在緣由,武成侯又如何不清楚。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離雖然日漸衰弱,但要說支撐不起一兩次出征,那簡直是在開玩笑,說白了就是利益二字而已。
老皇帝不知道何時就會歸西,又一直沒有立下太子,因此對於那張隨時都可能空出來的王位,很多皇子王爺都動了心思。
朝堂上的百官,自然也就被劃分成了不同的陣營。
而武成侯,因為是景王的舅舅,自然也就被劃分到了景王的陣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