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東西,董良還製作了一些織蚊帳的機器。
在這種熱帶島嶼生活,可以不穿衣服,但是不能沒有蚊帳。
島上的女人大都長年編織漁網,她們的手很巧。
給了她們機器之後,生產效率很高。第一批給西表島的蚊帳已經投入使用。
董良優先建造的還有一座蒸餾作坊,他將島上儲存的酒全部蒸餾成酒精,又組織人用甘蔗渣發酵,提煉酒精。
這些酒精一部分留作外傷消毒之用。
另外一部分與驅蚊的藥草精油混合做成花露水發給了護衛隊員。
董良漸漸地將整個八重山群島的資源整合起來,一切都在向戰爭傾斜。
就連那些生活在周圍附屬島嶼上的零星島民,董良都沒有放過。
他讓向邦以官府的名義要求這些小島上的漁民做兼職巡邏隊。
同時承諾給傳回有用消息的漁民豐厚的獎勵。
隻要願意擔任巡邏任務的漁民還能夠減免一部分稅收。
現在沒有扶桑人的盤剝,漁民的生活也漸漸好轉。
周圍的海灣珊瑚礁中物產豐富,這裡的人要想吃飽並不是太難。
搗鼓出了燧發槍,董良又開始搗鼓線膛槍和火炮。
線膛槍最大的困難就是刻畫膛線。
董良忙活了半天,隻有他自己做出了五把線膛槍。
其他的工匠都是新手,技術不到家。
他乾脆暫時放棄了這個性價比較低的項目。
倒是用垂直鑄造加上雙層炮身的技術,董良成功製造了六門75毫米火炮。
不過這些炮隻能算是山炮,董良還沒辦法做出太長的炮管。
董良善長製作機械,但是並不善長冶煉。
要是能夠有一些冶煉方麵的人才配合,他能夠做出更多更好的東西來。
這樣,董良的手中就一共有十門火炮了。
如果敵人還沒到,還手中火炮的數量還能繼續增加。
他將原來的兩個炮兵小隊擴充到了五個。
並且從董興福的火槍中隊中獨立出來,組建了一個不滿編的炮兵中隊。
這樣董良手中一共有兩個火槍兵中隊、一個長矛兵中隊、一個刀盾兵中隊。
向邦手中的兩百琉球兵也給董良編成兩個中隊。
他們的武器有些亂,各種冷兵器大雜燴。
不過董良還是為了增強他們的戰力,給他們做出了一批軍弩。
董良現在連燧發槍都能做,更不要說軍弩了。
他還專門為這些人量身定製了一種叢林戰術。
利用這些人的島上地形的熟悉。
讓他們埋伏在山上或者樹上,用軍弩伏擊敵人。
剩下的三百華人以及種植園中的兩百名被解放的琉球奴隸也都被董良當做守備兵訓練。
他們每天都要抽出五十人負責西表島莊園的守衛工作,同時也是對他們的鍛練。
郭有的船隊每天都在幾個島嶼之間穿梭。
他們主要負責運送物資與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