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延平來了之後,直接利用琉球館原本的暗部力量,結合這些人,在當地成立了複興會的分支機構。
不過按照董良的指示,複興會1開始的時候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暗中傳播《告華族同胞書》,發展會員。
這段時間,董良更是將根據原來的引言重新編纂了《複興會綱領》,又跟孫延平1起起草了複興會的組織結構以及會規會紀,讓華族複興會的組織結構更加的健全。
……
元首府的餐廳之中,董良利用中飯的時間接見了蘇文燦。
為了顯得隆重,董良還招來了周騰虎、劉峰良、趙烈文、向英、尚雲、楊瑛瑛等人作陪。
長條桌上,眾人依然是采用分餐製,米飯加上兩葷兩素4個菜還有1碗海鮮湯,這就是董良的接風宴。
蘇文燦這樣的大商人隨便在家中吃頓便飯都要比這好上百倍。
但是今天他卻沒有覺得董良在慢待他。
因為眾人都是1個樣子。這反而讓他感慨華族官府的務實。
“元首,感謝搭救我家蘇達。還請受蘇某1拜。”蘇文燦雖然是個商人,但是他身著布衣長衫,看起來像是1個樸素的文人。
他的臉頰消瘦,目光矍鑠,身材修長而優雅,像是1顆典雅的柳樹,挺拔而不失柔韌,給人1種飄逸、灑脫的感覺。
“蘇先生,請坐,我華族不興這些虛禮。蘇達是個很優秀的孩子,我們來之前,他已經自己在島上生活了1段時間,算不上我們救了他。”
坐在蘇文燦身邊的蘇達聽到先生這麼誇讚自己,心中感到萬分自豪。
董良很少會在課堂上誇讚自己的學生。
在他看來,自己的學生學的好那是應該的,學的不好才需要批評。
“元首客氣了。”
“蘇某知道元首是要做大事業的,不知道蘇某能夠幫元首做點什麼事情?”
董良爽直的講話方式也影響了蘇文燦。
他們這些商人最會察言觀色,他也改變了自己的說話的方式。
“蘇先生主營糧食生意,我想要從先生這裡訂購5十萬擔糧食。”
5十萬擔糧食,可不是1個小數目。
蘇文燦聽了倒吸1口冷氣,小小的琉球可消化不了這麼多的糧食。
好在董良說是訂購。
“蘇某需要3個月的時間。”蘇家在南洋有自己收購糧食的渠道。
那裡的稻米多產,想要籌集這麼多的糧食並不難。
關鍵是要將這些糧食給運過來,這可需要大量的運力。
“如果是運送到東番島南部港口,是不是可以快1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