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史台於冊求見皇帝陛下!”
“國子監張彌安求見皇帝陛下!”
“大周英親王陳錄求見西渝國主!”
南書房外熱鬨了。
不一柱香時間,先後有人求見大渝皇帝李無畏。
這一下,除原本早早求見未被召見恪親王李砄,以及後來被暫時請出南書房的溫如晦等人,不多時間就堆了近十人。
當真還是有些壯觀啊,全都是為了一人而來。
李潯!
方才,李砄一見到暫時被請出南書房的溫如晦,立馬就迎了上去問道:
“溫相,您們怎地全都出來了?”
說著,還朝著南書房裡頭探了探頭。
溫如晦頓了頓,等待汪河幾人步下台階,這才示意李砄往一邊說話。
“恪親王,恕老臣直言,你不該來趟這渾水的。”走到一邊,溫如晦就直言不諱道。
李砄聞言神情一愣,隨後滿是不解道:“李潯當街格殺禦林衛方漸武,我來向父皇秉明當時情況,有何不對?”
在溫如晦看來李砄應當屬於聰明人哪一類,什麼事情都能應當看穿。
可這一句回話,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不!
準確說自武興殿那日起,其就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武興殿上,北周九皇子陳錄所列舉的三題,第一題倒還可以理解,畢竟大渝上下無人見過莫奈何。
可第二題第三題了?
以李砄之才學,對不出一下闋,應對不了葭陰山沙盤戰局?
當然,可以說是陳錄根本沒有給他機會。
但是他當時爭取過沒有?
沒有吧。
這就暫且不說,畢竟一眾朝臣還為著他找理由開脫著。
隨後以兄弟相聚為由,將李潯約去月上梢。
月上梢的表現,還需要人多說嗎?
李潯當眾遭到京城文人仕子的刁難,你李砄又做了什麼?
不但不幫李潯解圍,甚至還任由眾人刁難。
這該是一皇子該做的事情?
除他以外,二皇子李槊和七皇子李炙也是袖手旁觀。
身為皇子難道如今還猜不透咱們這位陛下的心思?
兄友弟恭,同心戮力,共同攜手洗刷籠罩在大渝頭上十年來的恥辱。
這才是當今陛下的心思。
要不然為何皇後一直催促老夫支持李槊登上太子之位,近些年都沒有什麼實質性動作?
溫家和李槊本身是其中重要因素,難道聖上考慮就不是最為重要的?
參不透陛下心思,那基本上就與這東宮之位無緣了。
此時,溫如晦對李砄做下了判斷。
“恪親王,為何陛下遲遲不召見你,這難道還不夠說明情況?”溫如晦神情中透著一絲失望勸解道,“恪親王,老夫言儘於此,還望珍重。”
正所謂言多必失,有些話自然不能說得太為露骨。
溫如晦正待轉身欲走,忽而一宏亮聲音響起。
“禦史台於冊求見皇帝陛下。”
聞言,溫如晦連忙看向了台階下。
台階下,微微躬身的於冊,神情不卑不亢,有種由內而外的正氣。
竟然連他都來了!
溫如晦心裡忍不住一驚。
上次李潯歸國,禦史台連番彈劾,其中就有於冊的手筆。
毫不誇張的說於冊就是禦史台最鋒利的一杆槍,往往一開口就能將人懟得啞口無言,以致朝堂上文武百官都極為不待見他。
如今應是聽說了李潯的行為,親自前來彈劾李潯。
這事情越發有意思了。
然而,於冊的參拜並未得到南書房內的回應。
想來也是能夠理解。
於冊多次當麵頂撞李無畏,這種事情那裡還願意待見他。
南書房內未有回應,於冊就那麼立著,也沒有人願意上去勸解。
溫如晦隻能無奈的感歎一聲,當真是一腔孤勇的勇士啊。
原本以為不會有人上去搭理於冊,結果事情大出所有人預料。
或許是終於看到有人跟自己站在統一陣線,李砄卻是連忙迎了上去。
“於大人。”李砄拱了拱手,問道,“你也是為李潯而來?”
見著李砄主動給自己打招呼,於冊微微訝異了一下,隨後連忙回禮道:“回恪親王,正是為李潯而來。”
一聽到此話,李砄頓時就來了精神。
“於大人,李潯所為,本王當時親眼所見……”
似是終於找到知音的李砄,竟是不顧著親王的身份,啪啦啪啦給於冊講著當時的場景。
特彆是說到李潯一刀將方漸武斬殺時,神情中還不無流露出痛恨的神情。
遠遠站在一旁的溫如晦見此,連忙歎氣不已的搖了搖頭。
向來行事慎重的李砄,為何今日會有如此昏聵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