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回家也有了五天時間,高遠琢磨著家裡的事兒都辦得差不多,是時候去二紡機了。
回家之後,高遠叮囑高月,讓她抽空去趟場部,把他的想法告訴給場長,一來算是提個醒,二來,也算她新官上任辦的第一件事,好給領導加深一下印象。
“這件事你真得放在心上,雖說咱家現在不缺糧,但能多一點是一點,就算你不種玉米,為了那些個菜,也得把地裡的溝清一清。至於上工,我看往後你跟爸還是少上,那工分不值幾個錢,還不如多花些精力放在自留地上。”高遠最後補充道。
“行了,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去地裡挖溝,行了吧。”
高遠歎了口氣,“高月,往後當會計了,啥事都多動動腦子。還有,這回有機會去隊部,多抽時間看點書看點報,你要是有啥想看的書,就跟哥說,哥給你帶回來。”
高月不屑一顧,“看那麼多書有啥用,還不如多上點工多掙點工分呢。”
“高月,你能不能彆老跟我爭,我是你哥,我能害你嗎!你聽我的,多讀書多看報,多了解咱們的社會是怎麼發展的,對你有好處。”
見高月沒話了,高遠又叮囑了他爸幾句,然後一家人洗漱睡覺。
第二天一早,高遠就坐上早班車,去了縣城。
今天正好周末,高遠沒有直接去二紡機,而是找到程衛東家。
程衛東此時正在家裡鼓搗一台彩色電視機,看見高遠,他喜笑顏開。
“來得正好,這半導體的玩意兒我還真沒啥辦法,你來看看。”說著話,程衛東便將手裡的萬用表指針遞給高遠。
高遠接過指針,笑道:“這種東西得靠經驗,多修幾次,多了解這種電路,慢慢就好了。”
說完,高遠便一邊測試電路一邊給程衛東講解,沒多大一會兒,電視機的毛病就找了出來,高遠翻了翻那堆從電路板上取下來的零件,很快便找到一個給換上。
修好電視,程衛東留高遠在家裡吃了頓午飯。
“衛東大哥,按照目前的進度,產線很快就能投產,我也就得回農場了。往後咱們可以多來往,要是有修不好的東西,你就找我。”
“不是高遠,以你的技術完全可以留在二紡機呀,你要是提出來,譚工肯定能答應,依我看,你乾脆彆走了。”
“嗬嗬,那可不行,我媳婦兒我爸都在農場,我哪兒能扔下他們一個人跑來縣城呢。沒事兒,以後咱們保持聯係,搞不好還有合作的機會。”
“唉,可惜,說真的,你這樣的人才不管去咱們縣哪個廠都會搶著要。哎,我可聽說了啊,譚工在給你申請嘉獎,說是要直接發去你們農場。還有清河紡織廠,聽說也要給你發獎金,這回你可真是名利雙收啦。”
“這算啥,看著吧,咱們國家不可能一直這樣下去,早早晚晚,會迎來一個技術革新的時代,那個時候,就是咱們這種搞技術的天下。”
程衛東被這話嚇了一跳,趕緊壓低聲音,“噓~~高遠,這種話可不能亂說,咱這樓裡住著不少人,小心隔牆有耳。”
高遠吐了吐舌頭,立馬收住話題。
很多時候高遠都很無奈,他明明知道過不了幾年天就會變,可他偏偏不能說。
每每這種時候,他就想找個人好好傾訴傾訴,要不然,他覺得自己非得憋出毛病不可。
之後的日子,高遠都是在緊張而有序的工作中度過的,兩個禮拜過後,第一條產線終於迎來試運行的日子。
這天,譚永青把廠裡的大小領導還有技術骨乾全都叫來車間,待工人裝好原材料後,廠裡一把手按下啟動按鈕。
隨著機器開始運轉,原材料被一根根送進產線中,最後出來一條完整的布匹。
整個過程持續了大約半個鐘頭,最後領導跟譚永青、高遠等人一一握手,感謝他們的辛苦付出。
這之後,高遠的工作就清閒了,由於清河紡織廠和二紡機的產線幾乎一模一樣,大致的程序是相同的,所以高遠隻需要做指導工作,具體的活兒都有對應的人來乾。
從第三個禮拜開始,縣城就開始下雨,剛開始還隻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到了第三天,就變成傾盆大雨,一下就沒完沒了。
這個時候,高遠已經沒有心思去管什麼產線了,一心隻想著趕緊回家看看情況。
過了兩天,雨還是沒有停下來的跡象,高遠便找到譚永青,打算告辭回家。
“譚工,產線的組裝步驟和調試步驟我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而且你和程工都是全程參與,你們已經很熟悉了,我看我也沒必要留在這裡。你看,我明天就回農場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