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內女孩的聲音響起:
“娘親,這道菜為什麼叫佛跳牆?"
屋內彌漫著佛跳牆那令人垂涎的香氣,三歲的小女孩眨巴著好奇的大眼睛,指著桌上那熱氣騰騰的燉盅,奶聲奶氣地問:“娘親,為什麼這道菜叫佛跳牆呀?真的有佛會為了這道菜跳牆嗎?”
曹菁笑著,輕輕摸了摸女孩的頭,將她抱到窗邊,指著遠處那座古樸的寺廟:“寶寶,你看那座寺廟裡的佛像,雖然他們靜靜地坐在那裡,但每當這佛跳牆的香味飄過去,他們都會饞得想要跳起來嘗嘗呢。”
小女孩聞言,咯咯地笑了起來,仿佛真的能看到那些佛像在她眼前跳躍的樣子。曹菁微笑著,將燉盅裡的湯汁倒入碗中,香氣四溢,整個房間都仿佛被幸福和溫暖填滿。小女孩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仿佛真的品嘗到了那傳說中能讓佛都跳牆的美味。
兩奶娃歡呼“好"
“佛跳牆,又名福壽全、滿壇香,是閩菜係中一道膾炙人口佳佳肴。它的食材有十幾種之多,最常見的是海參、鮑魚、花膠、魚翅、乾貝、瑤柱、香菇等...而關於它的名字由來和典故就比較有意思了,在民間有四種傳說:1
廚子的創新
官錢局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席間有道菜稱做福壽全,以雞、鴨、豬肉、、鴿子蛋及海鮮等放入紹興酒壇內煨製而成,上桌香氣撲鼻,席間無人不讚。周蓮回去後,久久不忘,便令家廚鄭春發仿製。鄭春發通過改造原料,令佛跳牆的味道更加鮮美。
後來鄭春發辭去職務,在東街口開了閩菜館,名“聚春園”,而佛跳牆就是該館“招牌菜”。
某天,一批文人墨客來此,當佛跳牆上桌後,壇起香來,大家爭相品嘗。其中一人詩興大發,賦詩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從此,民間多以“佛跳牆”命名這道菜。
2
歪打正著的手藝
相傳海邊習俗,新媳婦出嫁後的第三天,需要親自下廚為公婆做一道菜。據說有一位富家女,嬌生慣養,不善廚事,出嫁前為此發愁。母親告訴她,將所有的山珍海味等食材用荷葉包好,再如何如何烹煮即可。
誰知這位富家女竟將烹煮方法忘光,情急之下將所有食材倒進一個酒壇中,蓋上荷葉,扔在灶頭烹煮。誰知第二天從酒壇中飄出一股香味,引來全家人品嘗和稱讚。
這也是“一鍋十八菜”的“跳牆佛”的由來。
3
疾苦人間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