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香殿裡的日子過得很快。
仿佛李羨魚剛把禦湖裡撈起的紅魚養在水缸中,便已到了去東宮赴宴的日子。
方用過午膳,李羨魚便早早開始準備。
她依著錦書裡薑家妹妹的內斂怯弱的性子,給自己尋了一件格外素淨的月白色繡玉蘭上裳,底下壓著件湘妃紫的百水裙,臂彎間挽藕色披帛,發上戴幾支樣式簡單的和田玉簪子。
至於麵上的妝容倒不大要緊,李羨魚原本也沒指望著依靠脂粉將自己徹底扮作另一個人。
她有更簡單的方式。
一頂幕離被她戴在頭頂上,格外厚密的白紗重重垂下,讓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朦朧起來。
李羨魚站在銅鏡前,都有些看不清自己的模樣,隻好挪步往前,離近了些近。
就當她將要碰到銅鏡鏡麵的時候,終於望見銅鏡裡多出一道頎長身影。
李羨魚將幕離的垂紗掀起,回身望去。
金雀屏風前,少年卓然而立。
往日高束的墨發今日儘數攏在玉冠中,玄色武袍換成了墨藍色的劍袖錦袍,銀色絲線繡成的流雲紋盤亙環繞,在秋陽下漾出冰冷流光,更襯得少年腰身挺拔,輪廓冷峻,如同一柄鑲有龍紋的佩劍,尊貴,鋒利,透著銳利而霜寒的光。
李羨魚握著幕離的素手頓住。
她輕輕,慢慢地往回抽了口氣,有些出神地想,要是宴席上真有臨淵的親人,即便是隔著幾丈遠,應當也能一眼認出他。
臨淵亦看向她,如常喚道:“公主。”
低醇的語聲拂過耳畔,消減了那拒人於千裡之外的冷厲。
李羨魚回過神來,將幕離上的白紗重新放下。
“我們走吧。”李羨魚側耳聽了聽遠處的更漏聲,輕聲道:“這個時辰,皇兄的長隨應當已經等在宮門外了。”
臨淵頷首,與她同行。
兩人一同出了披香殿,一路避開宮人,行至北側宮門前。
此刻已是未時,一輛銀頂軒車早已候在宮門外不遠處。
李羨魚想挪步往前,卻被金吾衛攔住。
守門的金吾衛麵色冷肅,對她道:“你是何人?何事出宮?可有出宮的令牌?”
李羨魚正想著該如何作答,卻見等候在軒車旁的長隨已疾步過來,對金吾衛道:“這兩位是奉命出宮,有東宮的手諭在此,可不必盤查。”
他說著,立時將東宮的玉牌與手諭一並亮出。
東宮與內宮素來兩製,由東宮放人,實則並不合宮中的規矩。
但如今陛下不朝,太子與攝政王監國,互相製衡的同時,卻也各分一壁,成為朝野間最不可開罪的兩人。
一名守門的金吾衛更無意去淌這道渾水,驗明玉佩真偽後,便躬身放行。
甚至都未過問李羨魚的身份。
李羨魚鬆了口氣,與臨淵一同上了東宮前來迎人的軒車。
繡著白鶴的錦簾垂落,軒車碌碌往前。
李羨魚坐在車內,將車簾挑起一線,往外望去。
“青蓮街上還是這樣熱鬨。”她有些入神地看著,不無遺憾道:“可惜這次是去皇兄那赴宴,不能下車遊逛了。”
臨淵坐在她對側,順著她的視線往外看去,語聲淡淡:“若是宴席散得早,興許還有機會。”
李羨魚隔著幕離望他一眼,沒有回答。
她想,若是宴席上,臨淵被家人帶走。那這場宴席即便散得再早,也沒有機會了。
畢竟,她總不能一個人孤零零地在街上遊逛。
既不安全,也沒了那份心情。
李羨魚輕垂了垂眼,將車簾放下,將外頭的熱鬨隔絕在外。
臨淵似是察覺到她心緒不高,回過眼來,隔著幕離看向她,啟唇道:“若是公主不想赴宴,我們現在還可回返。”
李羨魚輕愣了愣,旋即慢慢搖頭。
她輕聲:“這場宴席很重要……不能不去。”
對臨淵而言,找到家人才是最要緊的事,比她想和臨淵玩的願望更為要緊。
有了家人的護持,他以後會有很好的前程,也不用總是去殺人與尋仇,做一些危險的事了。
李羨魚這樣想著,慢慢從袖袋裡取出臨淵送她的荷包來。
她將荷包打開,從裡頭拿出一物,遞給臨淵。
“這是我自己繡的護身符,祝你往後平安喜樂。”
臨淵下意識地抬手接過。
一枚小巧的護身符躺在掌心,被做成一尾紅魚的模樣,淡紅色布料上用金線細細勾勒了平安兩字,底下還綴了鮮亮的紅色流蘇作為魚尾。
倒有幾分像是他從禦湖裡撈起的那尾紅魚。
李羨魚也小聲解釋:“這枚護身符,我便是依著那條紅魚的模樣做的。”
她道:“紅魚被我養在披香殿的水缸裡,而護身符被你帶在身上。這樣你看到護身符的時候,興許便會想起我了。”
這樣便不會很快就將她忘掉。
興許,還會在某個晴日回來,喂一喂養在水缸裡的紅魚。
臨淵看向她,指尖略微收緊,一雙濃黑的眸中似有探究之色。
隻是一場尋常的宴席,他不知李羨魚為何說得像是生離死彆。
然思緒方起,軒車外驀地傳來一道利落的勒馬聲。
車轅上的長隨低聲:“公主,到東宮門前了。”
李羨魚收回思緒,看向臨淵。
臨淵也收回思緒,垂眼將身符收入袖袋中。
兩人一同步下軒車。
今日的東宮前格外熱鬨,軒車如龍,人流如織,無數正當年紀的錦衣公子穿行其中,互相攀談。
李羨魚穩了穩心緒,像是錦書上那位薑家妹妹一樣,乖巧地跟在自家‘兄長’身後,往東宮殿門前行去。
有碧衣侍女迎上前來,接過遞上的請柬,引李羨魚與臨淵到舉行花宴的梅香園裡入座。
他們來的並不算早,近處的席位近乎已被坐滿,雖大多是世家子弟,卻也依稀有女眷與年紀稍長者。
而薑家兄妹的家世不高,年紀也輕,席位自然便也遠離主座,被分在一株偏僻的梅樹下。
李羨魚與臨淵在梅樹下入席,還未來得及環顧席間,便聽見遠處鼓樂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