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不妨隻以小部兵力進入陣地,主力隱蔽我之側後,便於及時反擊。也就是使用添油戰術,敵人步兵進攻時,可不斷派出增援部隊。敵人炮擊和轟炸時,就隻有小部隊受損,而且由於排兵疏散,造成的損失就不大。”
“即使出現一線陣地被攻破的情況,我後麵的重兵也能隨時發起反突擊,把陣地又奪回來。陣地的反複爭奪,不僅可保持整個防線的穩定,又可以爭取時間並可消滅與消耗敵人。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每一個陣地的爭奪,變成敵我兵力消耗的絞肉場。”
“火力配置則與兵力配置相反,采用前重後輕的方式。力求在一線火力上縮小與敵差距,從而解決了‘守不守得住,攻不攻得下’的問題。營以下的輕自動火器應加強第一線,團以上的自動火器應置於第一二線間的兩側,采取火器分散,火力集中的辦法,組成火網。”
聽到周文的這番解釋,校長的眼睛也漸漸亮了起來。
他可是指揮作戰多年的專家級人物,雖說指揮水平不咋地,但是戰場經驗已經是無比豐富,隻是聽周文說了這麼幾句,馬上就領悟到這種戰術的高妙之處。
他馬上就聯想到去年周文給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學員上課時的教材,其中就重點提出,要始終在戰場上保持一支強有力的預備隊。
這個道理一說大家都懂,但是做起來就很難了。由於中國軍隊的作戰思想都是秉承西方列強在一戰中的塹壕戰術,呆板保守不說,還都是將重兵集結於一線,保持防禦和進攻時都能集中最大的兵力。
但是,由於中國軍隊的裝備、訓練、和單兵素質遠遠低於列強的平均水平,在戰場執行力和行動力方麵就要滯後很多,又得不到強有力的火炮支援,往往就是,防禦時就是龜縮在戰壕裡被動挨打,進攻時的協同作戰又幾乎沒有,輪哄哄一擁而上。
這種情況下,不僅僅是兵力消耗巨大的問題,就是對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而中國兵源主要來自於農村,很多基層官兵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學習培訓,心理素質就不可能好到哪兒去。隻要有一兩人帶頭逃跑,馬上就從者如雲,瞬間就會導致戰場潰敗。
但是,你不集結重兵在一線,誰敢保證隻有少數部隊的陣地能守住?難說彆人隻要一個衝鋒,就能輕易將陣地拿下。
而周文的這種戰術,其實就是把各個軍事單位的主力都作為了預備隊,即使一線陣地被突破,我手上還有大量的機動兵力可用,退可守,進可攻。整體上來說,雖然我方作為防禦方還是處於被動,但是在局部上卻是多了很多種選擇。
這種戰術就比以前呆板的蹲在戰壕裡一味死守要靈活得多,而且在戰鬥的初期還能保存住大半的實力,不至於被日軍一頓重炮轟擊就炸沒了大半。
關鍵是,火力的前重後輕配置才是這種戰術的最精髓之處。
縱觀目前各國的軍隊,基本都是槍隨人走。
就拿最基本的步兵支援火力輕機槍為例,配置給你單位的輕機槍,都是隨著你單位行動。你上戰場,你單位所屬的機槍自然也就上戰場,你蹲在二線,那麼你單位的機槍自然也就在二線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