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經過張長官的一番解釋,周文這才知道,就在這次研討會上,還不等那些文人墨客跳出來,在軍中高層就有很多反對的聲音。
說什麼南京是國家經濟文化中心,即使一時無力守衛,也不應該讓其毀於戰火。更有甚者直接質疑這個方案的提出者,說華夏地大物博,哪裡不能跟日軍決戰,為什麼偏偏選擇首都這個政治和文化中心,其心可誅等等。
而這三個大佬在研討會上並沒有明確自己的立場,因為他們隱隱猜到,這個方案怕是跟周文脫不開乾係。就因為這個方案太過大膽和決絕,不是非常之人不會提出這種非常之策。
所以他們三人決定找個機會當麵來問問周文,向聽聽周文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斷。
見到周文默認後,張長官歎了口氣道:“小周啊!你這個方案從純軍事的角度看也不是不可行,德國軍事顧問團的塞克特將軍就對這個方案大加讚賞,並力主校長采用。但是,由於他是外國人,對於中國的文化傳承不很了解,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的建議權並不受很大重視。而校長專門請來的百裡先生,則是傾向於在上海就與日軍展開決戰。現在校長是舉棋不定,遲疑不決。”
周文當然知道百裡先生是誰,那可是華夏近代史有名的軍事教育家,也是民國期間華夏軍事理論的奠基人。他編寫的“國防論”成為整個全麵抗戰中華夏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而在上海與日軍決戰的方略最早就是他提出來的。
如果沒有自己之前對校長全麵闡述了在上海和南京兩處地方與日軍決戰的利弊之後,恐怕校長早就定下了上海決戰的決策。
顧長官接話道:“校長準備過幾天再召開一次高層軍事會議,最終決定是將上海還是南京作為與日軍決戰的主戰場。”
一直沒說話的錢長官也解釋道:“這兩個方案將確定軍委會未來幾年的軍事部署和國防線的建設,還要籌備資金,時間上已經刻不容緩。”
周文一聽就明白了,他本來還想著距離全麵抗戰爆發還有三年時間,對於校長到底會不會采納自己的方案還不是很著急,後麵也沒有跟校長提起過。
但現在看來,是自己想簡單了。
要知道這可是國戰,作為國家領導人的校長他考慮的就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不論決戰地點選擇在上海還是南京,都涉及到軍隊的提前調動部署以及相應的訓練,還有軍事設施的建設、資金的籌備、政治和社會影響方麵的權衡等等。
最關鍵的是,如何讓民國政-府和軍委會上下都認同這個方案,民國內部高度統一,大家齊心協力,萬眾一心,集全國之力來準備這場大戰。
這就需要儘早定下作戰方案,校長才有充足的時間來協調和說服各方,並開始進行相應的軍事部署和國家財政方麵的調整。
想通了這些,周文才明白這幾個老哥今天來找自己商談的真實用意,這還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