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劉師長卻是力排眾議,決意以一旅之師,力敵日軍兩個大隊。
理由也很簡單,在國家麵臨存亡之際,在關係到山西抗戰大局的情況下,所有犧牲都是值得的。
隻是,劉師長雖然要跟鬼子兩個大隊掰掰腕子,但卻不是上去就硬剛,而是將部隊分散部署,在日軍行軍的路上層層阻截,逐步抵抗,主要目的是將這夥鬼子拖住,為友軍的伏擊戰贏得時間。
但是,前方戰事的進展完全出乎了劉師長的預料。
偵察部隊部隊傳回來的消息,讓劉師長開始有些摸不著頭腦,到後麵則是感到了震驚和不可思議。
開始是秀水嶺的槍炮聲響了不到半小時居然就停了下來。但僅僅過了二十幾分鐘後居然在同一個地方又響了起來。
由於不知道友軍的部署怕引起誤會,加上這一帶地勢相對開闊容易暴露目標。八路軍偵察部隊不敢抵進觀察戰場情況,就隻能通過槍炮聲來判斷戰場情況。
所以傳遞過來的情報就讓劉師長大惑不解。
槍炮聲完全停歇就說明戰鬥已經結束,秀水嶺的戰鬥應該已經分出勝負。
但是,怎麼二十幾分鐘後又再次響了起來,這就讓人納悶了。
要知道,即使是出現鬼子進攻被打退的情況,那麼鬼子的機槍和火炮也不可能完全停息,無非是步兵撤下來調整隊形,等火炮再次炮擊幾輪後,再發動新一輪的攻勢。
而如果是友軍第一次戰鬥就被擊敗了,更不可能在二十幾分鐘後又原地複活繼續戰鬥。
那麼,這第二次在同一個區域出現的槍炮聲是怎麼回事?
隻是,等到豹子頭崗的槍炮聲和國民軍飛機轟炸的消息傳到劉師長耳中時,以他敏銳的戰場嗅覺,他漸漸就明白過來。
這哪是什麼打阻擊,而是實實在在的伏擊戰。
而且,很有可能是在伏擊了鬼子的前隊後,又再次前移陣地,伏擊了鬼子中軍。
而秀水嶺上的第二次槍炮聲也就想得通了,應該是迷惑鬼子的誘餌,是麻痹和吸引鬼子來救援的假戰鬥。
想到這裡,劉師長心中一時卻是有些震驚莫名。
現在的華夏北方,哪支部隊居然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在短時期內殲滅了日軍一個大隊後,又能迅速組織起第二次伏擊戰,居然要圍殲擁有三千餘兵力的鬼子中軍。
好大的手筆,好高的膽略,好強的戰鬥力。
劉師長可是跟鬼子交過多次手,對於鬼子的戰鬥力已經非常了解。
他心裡明白,以現在華夏軍隊的實力,哪怕是最強的德械師,要擊敗一個鬼子大隊起碼也要一個旅的兵力才有把握,但要徹底殲滅,非一師之力不可,而且還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就解決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