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得拿著鋤頭上地除草,且不能輕鬆呢。水田更累。草不能鋤,得拔。在稻田裡養上蟹,養上魚,還能好點兒。也得看著。
農戶都是按一隊一組的給分了小旗,各有負責人。
這些也都是做熟了的。不用顧先生與林染一直看著。
“好了,農忙差不多過去,咱也該搬家了。”
顧先生聚餐第二天,就跟林染說要搬家。
搬家?
“你不是說要明年才搬走嗎?”
林染看看他靠在軟榻上那個弱雞樣子,表示很懷疑。他這體格子,能走嗎?
“不走遠。你以為這就是家啊?”
啊?“要回公爺府嗎?”
那不是走回頭路?秋收了再回來?折騰不折騰啊?
“不是。回衛所。你以為大家都住帳篷啊?”
那不然咧?
第三天,到了衛所的小公爺府,林染知道,自己就想當然了。
還以為這邊是蒙古旗主的領地,就都是遊牧呢。
原來真不是。
納林河衛所的前身,在元朝的時候,就是大都通往黑河路上最大的驛站,也是整個郭爾羅斯部最大的互市交易市場。每年秋天,牧民們都會往這附近聚攏,購買交換日常物品,等待來年開春,才又到水草肥美的地方放牧。
這裡怎麼也有中原一個大鎮子的規模了。正當中還有一條相當繁華的商業街。大大小小的,商鋪酒鋪客棧飯莊的林立著,得有四五十家。房子是青磚的或是土坯的。梁都是鬆木的。
無一例外的,內裡都是火炕火牆。這地方最不缺的就是各種木材。不缺柴燒。
普通的居民家,大部分是土坯的房子,每間房的空間都不大,方便取暖。家家戶戶的都帶著大小不一的小菜園子,現在這時節,園子裡種著茄子豆角辣椒、蔥、蒜等等日常必須的蔬菜。
很有幾分現代十八世紀十九世紀老屯子的風格。
小公爺府離商業街有不到二裡地的距離,在整個鎮子的最東側。是一個特彆規整的大院子。
最與眾不同的,是府裡的圍牆是紅磚的。
大門也是朱漆的大門臉。占裡也有十幾畝。特彆規整、方方正正的五進的大宅子。
帶個老大的東跨院,要是在京城裡,這就是個花園子。
但在這邊,成了菜園子。四五畝地大的地方,種著滿滿當當的各色蔬菜,林染還在園子裡看到了柿子苗。這東西,能在這地方見到,可不容易。
除了茄子豆角那些常見的,什麼黃瓜,南瓜,白菜生菜菠菜香菜韭菜的全都有。連油麥菜苦菊都有。還有以前林染都沒見過的,水蘿卜,角瓜,臭菜,菇娘啥的。
就很神奇,感覺像看到了新物種一樣。
府外就是大田,田裡種著土豆,甜玉米,還有大蒜,據說大蒜收獲以後,還要在蒜地上種蘿卜和白菜,就是秋天要收了做冬儲菜的。
林染光顧著看地了,都沒怎麼看房間。
先把周圍的地和地裡的菜都認了一遍,才回院子。
家裡主子原來就一個,人口少。一進的後罩房就給男仆人住著。二進是書房。三進正房才是主子住。四進是給老公爺和夫人留著的,有客人來也能當客院用。後座房是給女仆住的。
成家的奴仆不住在府裡。在周圍各有住處。
主院正房大五間,帶兩個耳房。西耳房是小書房。東耳房是茶房兼小廚房。正房是修著地龍,還用好鬆木鋪的地板,上麵是羊毛毯子。還有火牆火炕,每一間有個五六十平的大小,取暖到也能保證。
其它的布局。跟京城的府邸到是區彆不大。
挺好的。
“這窗子,冬天能保暖嗎?”
發現窗子也是油紙的,林染表示懷疑。京城裡的冬天才多少度,窗邊都冷得不行,這大東北的,冬天零下都三四十度,可不要了命。
“冬天有毛氈子的。”
那不就不能保證光線充足了?
“晚上才會把毛氈子放下來。白天不用。穿上棉衣裳,還有大陽光,沒你想像的那麼可怕的。”
顧先生安慰林染。
想想也對,他這個體格子,都熬下來了,沒理由自己這健康人熬不下來。
對於從來沒經曆過的,真正的苦寒之地的生活,林染越發的期待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