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朝中態勢(2 / 2)

“未必。”張九齡如實分析,“壽王殿下他們三千裡行軍,即便不在荒漠戈壁裡迷路,糧草後援如何為繼也是難題。即使解決這兩個難題,大軍到了小勃律後,小勃律千山萬仞,地處高寒,若不能速戰速決,陷入鏖戰,勝算又會大打折扣。”

李琩此行,可謂關關難過,李隆基聽著都覺得艱難。

想起武惠妃剛才說的李琩要以生命戍衛山河,李隆基更加感慨,道:“前日還有人彈劾壽王未請示兵部,擅自出兵遠征。”

李隆基知道彈劾李琩的人,是太子和李亨的屬下,冷笑一聲,問張九齡道:“張卿以為壽王擅自出兵,應當如何處置?”

張九齡想起張木槿寫的信,沉吟片刻,道:“擅自出兵遠征,壽王確實有罪。”

在場眾人聞言,都有些驚訝。

李隆基道:“張卿確實如此作想?”

“是。”張九齡先肯定回答,隨後道:“不過我大唐若對吐蕃入侵小勃律國坐視不理,不僅難全大唐與小勃律國的情誼,而且也會讓我大唐在西域喪失一條關鍵要道,更重要的是,我大唐自此以後便無法號令西域諸國。若臣與壽王殿下易地而處,臣也願意,寧死犯此罪!”

在場的眾人更加驚訝。

因為張九齡這是反向在替李琩說話。

李隆基沉默了,過了半晌,才問裴耀卿和李林甫,道:“二位卿以為呢?”

裴耀卿想了想,道:“縱有千般理由與難處,終是違了製。而且,如果此戰輸了呢?此戰一輸,眾多將士白白犧牲,我大唐也會天威受損。如果事先請示,集思廣益,興許會更有利於進軍。”

裴耀卿的意思,就是無論你有什麼理由,如果李琩打贏了,可以功過相抵,如果打輸了,就應該治罪。

他的這個心思,也是朝中很多人的心思。

李隆基沒有回複,看向李林甫。

李林甫道:“雷霆雨露,莫非天恩,壽王殿下貴為皇子,原本就不是臣等可議,聖人心如明鏡,聖明燭照,臣請聖人乾綱獨斷。”

李林甫的意思,就是李隆基說什麼,就是什麼。

三個主事宰相,一個為李琩說話,一個反對李琩,一個不表達意見。

隻是,為李琩說話的張九齡,是支持太子李瑛的人。反對李琩的是中間派裴耀卿,而不表達意見的,卻是先前支持李琩的李林甫。

但其實李林甫並不是真想立馬和李琩切割,他沒有那麼笨。

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通過一些風聲,知道李隆基心裡是支持李琩的,所以聽李隆基的意見,也變相等於支持李琩。

至於為什麼不自己說出來,是因為張九齡已經表明了支持的態度,如果他再支持,那麼就顯得李琩深得朝野之心,如此反而會引起李隆基的反感。

所以,他乾脆選擇不說,這樣才是對李琩最大的支持,同時也不會引起彆人的對立。

李隆基聽完三人的意見,點點頭,道:“既然如此,如今戰事勝負未知,那就再看看。”

說罷,離開了紫宸殿,前去參加武惠妃給他準備的音樂會。

留下張九齡、裴耀卿、李林甫三人麵麵相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