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代表叫吳紅梅,是個不太愛說話的姑娘,臉頰上有兩團紅紅的高原紅,聽見譚溪寧的話從座位上站起來。
譚溪寧見她有些局促,拿起第一排同學的課本:“第一課《古詩三首》,開始!”
“第一課《古詩三首》,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晨光初照的校園裡,教室中回蕩著朗朗的讀書聲,宛如一首清新的晨曲。
譚溪寧注意到隔壁班的喧鬨,那嘈雜的談笑聲與這寧靜的早晨格格不入。
她手握著教棍,緩步走進隔壁的教室,原本喧鬨的教室瞬間陷入寂靜。
學生們抬起頭,眼中的嬉笑被驚訝取代,全部的目光彙聚在門口的譚溪寧身上。
“繼續啊,笑聲呢?”譚溪寧的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威嚴,“你們知道嗎,一日之計在於晨,這是積累知識的最佳時刻。你們的老師沒有布置早讀任務嗎?”
講台下,學生們異口同聲,聲音中帶著些許忐忑,“沒……有……”
譚溪寧眉頭微蹙:“真的沒有?那我去問問你們的李老師。”
“布置了,李老師讓我們讀課文。”學生們的回答迅速而整齊。
“那還不開始讀?”譚溪寧的聲音算不得嚴厲,卻足以讓人感到壓迫感。
學生們紛紛拿起課本,四年級的教室裡也響起朗朗的讀書聲。
譚溪寧不笑的時候有些臭臉,看起來凶巴巴的,學生都有些怕她。
然而,當譚溪寧剛以為秩序恢複時,走廊另一端的吵鬨聲又逐漸升高,仿佛是校園裡的漣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她巡視著,從三年級到六年級,似乎總有一股頑固的力量在與她作對。
每當她平息一處的喧鬨,另一處的喧嘩又接踵而至。
譚溪寧忽然感到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場永無止境的遊戲,一場與校園裡孩子們的“打地鼠”遊戲,而這些“地鼠”似乎總能在她的眼皮底下悄悄冒出頭來。
好不容易到張金秀和王正付把米線拎開始吃早飯的時間,孩子們把早已經把碗放在了桌上,放下課本的動作比起床還麻利。
“我說停了嗎?”譚溪寧聽到鐵口缸與課桌相撞的哐當聲,又說道:“繼續!該讓你們吃飯的時候會喊你們,以後我說停下才可以停。”
孩子們又把飯碗重新放回抽屜裡,拿起書不情願地讀起來。
譚溪寧看了講台一眼,講台上擺著一大筐米線,旁邊還放著一桶湯,講台上有一個小鍋,裡麵裝著醬料。
孩子們嘴是跟著聲音動的,眼睛早已經穿透課本,落在講台上。
“可以停了,排好隊上來。”
譚溪寧輕盈地蹲下,手中套著一次性塑料手套,細心地為孩子們分發米線,每一根米線都承載著她的關懷與期望。
班長和學習委員在一旁忙碌著,一個負責打湯,另一個專注地攪拌著醬料,整個教室彌漫著家的溫馨與幸福。
“夠嗎?”譚溪寧每抓起一撮米線,都會溫柔地詢問,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孩子們的關心。
有的孩子回答:“多了老師,吃不完。”
她便輕巧地從口缸裡拿掉一點,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享受美食而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