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一聽,隻能轉身就走,一直朝著郵局趕去……
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很多地方。
幾乎所有買到《小說月報》最新一期的人,都會第一時間打開雜誌,閱讀《少年派》。
…………
在香江船運公司調查員的追問下,派終於說出了第二個故事:
“有四個人生還,廚子和水手已經先上船。
廚子用救生圈把我拉上船,我媽媽也爬了上來,她還拖著一堆香蕉……
那個廚子很惡心,他吃了老鼠,像極了野獸。
水手跳下船的時候摔斷了腿……”
隨著派的講述,調查員的臉色不停變幻。
這才是真相。
伴隨著驚天逆轉。
血淋淋的呈現出來。
…………
等所有人看完《少年派》,他們的腦子裡大都會冒起這樣一個想法:“這個故事竟然是這樣的!”
一瞬間,很多細節被察知。
所以——
整個夢幻漂流其實是——
廚子殺了水手,又殺了媽媽,少年派則殺了廚子。
然後,為了生存,他們不但殺人,還吃&人。
這哪是什麼童話啊?
儘管在主人公的講述中,海上漂流的具體情況已經被童話的外衣包裹嚴實,讓人無法清楚窺見真實。
可也正因如此,才更令人感覺恐怖,甚至沉淪。
這種敘事方式,給了讀者巨大的想象空間,文字的奧妙似乎一下子得到了無限拓展。
真的就是做到了讓人細思極恐。
“故事原來還能這樣寫……”。
這個年代,大家都沒見過這麼新奇的敘事方式,不禁被這匪夷所思的故事攪得不知所措。
於是乎,看過《少年派》的人群,出現了短暫的失聲。
之前不管對《少年派》是罵是讚的那些聲音,在這一刻都沉默了。
因為所有人都已經心知肚明,這篇小說很優秀。
它作為《小說月報》的刊頭文章,沒有任何問題。
甚至於有人會覺得,《少年派》應該發表到更有影響力的雜誌上去,它值得被更好的對待。
然後,讀者很快發現,在這一期的《小說月報》上,還有一篇文章,叫做《陳家林談關於“少年派”這個故事的構思和設計》。
這一篇文章的署名人馬景海,他自承身份是陳家林的責任編輯。
他把自己和陳家林通信過程中,陳家林聊的一些關於《少年派》的構思和設計,都進行了“揭秘”。
許多藏在故事中的暗線和隱喻,也或明或暗的點了出來。
“在我的構想,派的女朋友也上了船,為了追求她和派的愛情,她偷偷藏身在救生船上,就是那隻小老鼠……隻是因為意外,她很早就死了……”
讀者們看完這一篇“揭秘”,才知道原來在自己視角的後麵,還藏著那麼多東西。
這甚至比故事本身還有意思,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思。
於是,他們開始真正記住了“陳家林”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