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要對劉娥展示出自己的態度和政治能力,卻是趙禎早就確定好的策略。
昨天的談話,劉娥在試探他。
但是反過來說,他其實也在試探劉娥,試探她對自己這個小皇帝到底是什麼態度。
後世的傳言當中,大多認為劉娥存著效仿武後的心思,所以對曆史上的趙禎防備甚嚴。
但是經過昨天的試探之後,趙禎可以大致判斷,至少現在,劉娥還沒有這樣的野心。
目前來看,她雖然對自己有所防備,但也是在儘力栽培,希望他日後能夠順利安穩的接過大權的。
所以,有限度的展示自己的政治能力,提出自己的政治見解,是在劉娥的容忍範圍之內。
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被鼓勵的。
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還是那句話,必須要時刻把握分寸。
仔細的梳理了昨天的一切之後,趙禎勉強總結出了一點經驗。
那就是,在大的政治觀念上,他可以和劉娥有所分歧,但是,暫時不宜在具體的事務上和劉娥意見相悖。
涉及重大事務時,儘量不要提出具體的建議,如果真的需要提的話,那麼儘量在私下以委婉的方式提出。
在此基礎之上,趙禎隻要不直接乾涉朝堂,那麼小範圍內的一些事情,劉娥可以有限度的允許他自行做主。
今天的早朝,就是明證。
換了往常時候,趙禎若是賴床,劉娥必定會命人把他強行拉起來攆去上朝,但是這次卻沒有。
一方麵是因為趙禎昨晚確實睡得晚,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劉娥在看到趙禎昨天的表現之後,對趙禎的心智成熟程度有了一定認可,所以開始放寬了對他的管束。
事實上,這才是他昨天最大的收獲。
關係的建立和改變,本就是在一次次相互試探當中逐漸確立的。
雖然冒了一些風險,但是對趙禎來說,他不僅摸索出了至少是未來一段時間行事需要把握的原則,更從劉娥的手中,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有這兩者打底,他接下來才能慢慢的去了解大宋,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劉從願的動作很快,沒過多久,就匆匆而回。
不過,他帶來的消息,卻著實是讓趙禎有些意外……
“你說,大娘娘要赦免寇準?”
趙禎看著麵前的劉從願,眼神中閃過一絲訝然。
聞言,劉從願思索了一下,道。
“回官家,倒是也不能說是赦免,太後娘娘的意思是,寇準畢竟曾是宰執,雖有過錯,但當年之事,早已時過境遷。”
“且先皇晚年病時,曾多次念起和寇準的情分,為了全先皇之願,可命寇準以太子太傅之職特令致仕。”
這話說完,趙禎反而皺了皺眉,問道。
“特令致仕?”
致仕這個詞他聽說過,就是官員的退休製度,但是特令致仕,又是個什麼說法?
於是,劉從願解釋道。
“回官家,依朝廷典製,文官滿七十歲方許致仕,寇準今年剛滿六十一歲,並不符合致仕之例。”
“故而,太後娘娘說,念在他多年操勞的份上,便讓他帶職歸鄉,留半俸以頤養天年,也算彰顯朝廷浩蕩恩德!”
這樣嗎……
趙禎摸著下巴,陷入一陣思索當中。
按照他記憶當中來看,宋代的致仕製度還沒有明清時期那麼完善。
這一時期的官員,致仕就是乾乾脆脆的罷去一切官職特權,回歸到平民百姓的身份。
雖然不少官員致仕仍然享受待遇,但那一般都需要另有恩旨,並非致仕製度本身的待遇。
不出意外的話,宋朝帶官致仕的習慣,應該是在以後幾十年裡才慢慢出現的。
但是,如今看劉娥的這個意思,應該是打算現在就打破此前的慣例了。
實話說一句,寇準到底致不致仕,對於趙禎來說,並沒有什麼可在意的。
因為按照他的記憶來看,這位寇相公,活不過明年,就要撒手人寰了。
退一步說,就算是他活著,如今劉娥秉政,他也絕沒有任何複起的可能。
所以,真正讓趙禎在意的是,劉娥為什麼要單獨為了寇準,而打破之前的慣例?
最容易想到的一種可能,就是收買人心。
畢竟,如今寇準已經完全無法威脅到劉娥的地位,而他畢竟是朝廷老臣,當初的那件事,又沒有實證,朝中同情寇準的人,還是有不少的。
這種時候,劉娥讓寇準以太子太傅的職位引年致仕,回鄉恩養,無疑能夠顯示出她不計前嫌的氣量。
與此同時,引年致仕畢竟也是致仕,如此一來,寇準便算是徹底退出了官場,最後一絲可能複起的威脅也被打消掉。
順帶著,還給昨天的鬨劇畫上了一個句號。
畢竟,致仕意味著離開官場,既然不在官場了,那麼丁謂就不可能再揪著不放,一次次的貶黜寇準了。
不得不說,劉娥的政治手腕是有的,不過……
趙禎眨了眨眼睛,他沒記錯的話,自己這位大娘娘對於寇準說不上有丁謂那麼憤恨,但是也絕對沒有什麼好感。
這種處置方式,的確能收獲一些讚譽,收攏人心,但是,也讓寇準真正脫離了漩渦,而且,還得到了優渥的恩養條件。
以如今劉娥的身份,她想要收攏人心,可用的手段有很多,卻偏偏選了這種方式。
難不成,是昨天自己那番關於私德公權的勸說,她真的聽進去了?
輕輕搖了搖頭,趙禎對此倒是沒有多想,不管他猜的是對是錯,但是想來,丁謂現在的心情,應該不怎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