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該公眾號下的另一篇稿件也成功上了微博頭條。
這一篇稿子《如何逃離你的原生家庭》以短短不到一周的事件,量就上升到了十萬+。
而按照目前這篇稿子上熱搜的情況看來,這篇稿子也有望和上一篇稿子一樣,量達到百萬+。
這可把公眾號負責人給激動個要死。
這短短的幾天內,他的公眾號直接漲粉百萬,可比他平時自己寫稿子的量要高多了。
張三瀏覽著網上的信息,確保自己的這一稿子再一次引起軒然大波,確保輿論的走向不再單純是補習班以後,就開始撰寫起來自己的第三篇稿子。
這幾天的時間裡,張三除了寫這兩篇稿子以外,也沒有閒著。
早在上補習班的這半年時間裡,張三就已經徹底掌握住了讀題的方法,並且把小學一到六年級的知識完全掌握住了。
所以他在家裡每次都是關上房門,假裝學習,其實張三是在網上尋找和自己一樣的人。
張三不相信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對這個教育製度沒有一點疑惑。
張三的父母都知道重點中學學生的自殺率呢,其他人肯定也是知道的。
隻不過,很少有人專門放到明麵上來說而已。
這幾天裡,張三就一直在尋找那些在重點中學自殺的學生家人。
如果說誰最能夠反應過來現在的教育製度不對勁的話,那肯定是這些人,這些人的家庭本來就是這個教育製度的犧牲品。
他們的孩子死在了這個教育製度下麵。
除非是像那個跳樓自殺女生一樣的家庭,否則,大部分的家庭肯定都是心疼自己家孩子的。
而張三正是利用這一點,他黑進了重點中學的網絡裡麵,先是在學校的資料庫裡麵找到了那些死亡學生的資料,然後借著這些資料,又找到了這些學生家人們的資料。wEnxUemI
在此期間,張三還利用公眾號斷斷續續打過來的稿費專門給自己買了一個變聲器。
這個副本裡麵小學生的身份限製了張三的許多行動,如果換成大人的身軀的話,現在的張三應該已經自己直接和這些人聯係上了,這樣也能夠增強張三的說服力,但無奈誰讓他現在隻是一個小孩子的身份呢。
張三不得不把自己的聲音變成熟一點和這些家長聯係。
這些家長有的到現在一直還沉浸在自己失去孩子的痛苦中,他們找學校鬨了一趟又一趟,他們想要找學校要一個明確的說法,可學校恰恰給不了他們這個明確的說法。
還有一部分的家庭表麵上看起來是完全走出來了,但實際上,當張三給他們打過去電話詢問他們家那個死亡孩子的情況時,這些家長們還是忍不住破防了。
他們憤怒地質問張三到底想要乾什麼。
張三需要的正是這一點,這些家長們沒有讓張三失望。
張三的聲音極具誘導性:“你們難道就不好奇自己的孩子真正的死亡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