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鎮也稱延綏鎮,為九邊重鎮之一,位於萬裡長城的中段,為邊陲重地,也是大順與蒙古人交戰最頻繁的地區之一。
由於長城防禦體係無法主動徹底解決河套蒙古問題,因此河套蒙古一直威脅著陝北地區。
榆林為天下雄鎮,兵最精,將才多,然其地最貧瘠,隻能倚靠朝廷調撥錢糧。但就是在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榆林人至死無怨言,一次次迎擊河套蒙古的進攻,甚至主動出擊,把伊克昭盟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攻入河套草原,對蒙古人進行“搗巢”和“趕馬”行動。
榆林雖然孤懸塞外,但“士馬健鬥”,固若金湯。除了明末被李自成攻陷外,榆林再也沒被從外攻陷過。
兩天眨眼就過去了,就在京城為大戰做著準備的時候,榆林鎮又是另外的一番景象。
與其他邊鎮不同,榆林鎮依然保持著前明的習俗,城裡沒有普通百姓,住的全是官兵的家眷,而且可以子承父業,世代為軍。
夕陽西下,家家炊煙,到處都能看到追著跑的孩童,還有不時提水擇菜吆喝責罵自家孩童的婦人。
同這些活潑開朗、朝氣蓬勃的孩子相比,那些貼著牆根兒、挨著路口蹲著的一些兵丁和青壯都是蔫蔫的,忒沒精神。
就連不遠處總兵府外當值的士卒也沒了往日的銳氣,木然地守在那裡。
一陣馬蹄聲傳來,一行二十餘騎向總兵府大門馳來。
蹲在那裡的兵丁和青壯都站了起來,他們認出了為首之人正是新任榆林鎮副將。
那些當值的士卒也認出了,朝榆林鎮副將木然地行了一禮。
榆林鎮副將勒住了韁繩,目光先是望了望不遠處的兵丁和青壯,接著又望向門前神情木然的士卒,他在心中將二皇子和女真人的祖宗十八代都問候了一遍。
那日,他們一連收到兩封先鋒營的求援信,可二皇子正在氣頭上,不肯立即出兵,非要等第三封求援信,結果等來的卻是數萬正白旗騎兵出現在戰場的消息。
被嚇破了膽的二皇子強令總兵取消救援計劃,率領大軍一口氣退到了長城邊上,得知先鋒營全軍覆沒後,又率領大軍撤回了榆林鎮。
逃兵!這兩個字深深地刺痛了每一個榆林人的心。
但事情遠沒有就此結束,為了逃脫罪責,二皇子及其部下捏造事實來保護自己,把所有的罪責全部推到了繕國公石光珠和先鋒營頭上。
另外,為了讓知道內情的榆林鎮諸將閉嘴,二皇子以皇帝的聖名和皇室的臉麵作為威脅。
不在軍報上簽字,是榆林鎮諸將最後的堅持。
今日清晨,女真人大張旗鼓的將繕國公石光珠的屍身和那麵大旗送到了長城下。
女真人的行為無疑是狠狠地打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當蓋著殘破大旗的石光珠屍身被送回榆林鎮時,所有“逃回來”的士卒都像抽乾了渾身的精氣神,沒了往日的銳氣。
他明白,若是不能與女真人堂堂正正的打上一仗,將心中的那口氣發泄出來,時間久了,這些士卒就真的廢了。
想到這裡,他在心中又將二皇子問候了一遍,翻身下馬,大步向大門走去。
天邊那輪落日突然變得血紅血紅。
書房裡的光線已經暗淡下來。
一名親兵點亮了書案上的燈籠,退了出去。
榆林鎮總兵閉著眼坐在書案前,明滅的燭光照得他那張棱角分明的臉陰晴不定。
榆林鎮副將匆匆走了進來,見到總兵那副神態,先是一怔,接著走了過去,輕聲問道:“大帥,這麼著急叫卑職來,有什麼大事嗎?”
總兵這才掙開了眼睛,從案卷中抽出一張紙,遞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