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愚足足緩了兩分鐘才回過神來。
他轉過身看向其他三人,發現眾人看他的眼神好像有點不一樣了。
“怎麼了?”
身後三人齊齊豎了一個大拇指,“勁爆。”
“好聽。”
“超燃。”
“以前我隻覺得《十麵埋伏》一般,原來不是曲一般,而是彈奏的人不同,哦不對,是沒有現場聽,這次是真的被震撼到了。”
周孝愚感歎道:“其實是我們的老祖宗牛逼,留下了這麼多好東西。”
古曲《十麵埋伏》經現代學者考證後認為,作者是明末有“湯琵琶”之稱的湯應曾。
湯應曾自幼酷愛音樂,能彈百餘首古曲。
所以現代負責考證出處的學者認為,由湯應曾完成的《楚漢》,即琵琶曲《十麵埋伏》。
此外,湯應曾的朋友、明末清初的作家王猷定在他所著《湯琵琶傳》中,描述了湯應曾彈奏《楚漢》時的情景。
文中寫道:“《楚漢》一曲,當其兩軍決鬥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至烏江有像項王自刎聲;餘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悲,終而涕淚之無從也。其感人如此。”
周孝愚將《十麵埋伏》的出處科普了一下。
三人皆認可他的說辭,是咱們的老祖宗牛逼。
明代就有《十麵埋伏》了,而且《十麵埋伏》這首古曲成名也確實是因為琵琶演奏。
胡勝平突然提議道:“小周,要不,你再用琵琶彈奏一遍十麵埋伏?”
周孝愚搖了搖頭,“不了,其實彈奏一首曲子是很消耗體力和精力的,遠不是你們認為幾分鐘就完事,輕輕鬆鬆。”
“我今天的任務也很重啊,除了古箏外,還要演奏另一種樂器——塤xūn。”
胡勝平隨後放棄了自己的提議,“那行吧,你休息一會繼續。”
周孝愚轉過身去,想了想又介紹道:“接下來要彈奏的《春江花月夜》也是一首古曲,同樣是以琵琶演奏而成名,又名《夕陽簫鼓》、《潯陽月夜》、《潯陽曲》,寫的是潯陽(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
“《夕陽簫鼓》的曲名最早見於清代姚燮(1805年—1864年)”
周孝愚介紹了幾句後,將雙手按在古箏琴弦上。
與《十麵埋伏》滿曲殺氣不同,《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平緩的抒情樂曲,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儘情讚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
曲子裡麵有的是對美好生活的懷戀。
曲調婉約柔和,意境深遠。
眾人剛從戰場出來,又被帶入進一幅風景美如畫的古代生活中。
(春江花月夜的古箏曲彩蛋章已經上傳,全曲七八分鐘,我上傳的是一分鐘的閹割版本)
幾分鐘後,曲子結束。
這次,帶給幾人的震撼沒有之前的《十麵埋伏》強烈,眾人隻是覺得從古箏曲中聽到了一幅美好且栩栩如生的古代生活畫卷,正在徐徐朝著幾人展開。
琴聲如畫。
原來老祖宗發明的這個成語中的真正含義是來源於這裡。
胡勝平抿了抿嘴唇道:“小周,其實我剛才就有一個問題一直憋著沒出聲,我想問一下,我們華夏上下五千年璀璨曆史,自古就是悠悠大國,地大物博,曆史文化豐富,一直處於世界之巔,隻是現代200年偶爾跌落下來。”
“我們老祖宗是牛逼,留下了很多好東西,但是,任何東西都有它的時代局限性,包括這些古曲和民族樂器。”
“現在的古箏給我的感覺就是……不太接地氣,已經遠離了我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隻會出現在那些恢弘的禮儀性場合,高高在上,已經很久或者從沒聽說過現代人圍繞民族樂器作出的好曲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