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戰火”,卻聞“硝煙”。
不過倒是便宜了學生,每天都能聽到這些教科書上,學術期刊,新聞裡如雷貫耳人物的課程或者演說,終歸有一份收獲。
李樂下車時,就被人塞了一張單子,看了眼,上麵寫著曆史係百年校慶學術論壇係列講座日程安排。
本想折吧折吧塞包裡,不經意間看到單子上“曾昭儀”三個字。
隨即一激靈,仔細瞧了,“一眼萬年—華夏新石器時代陶器的過去與現在”專題講座,曾昭儀(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
這是老爺子回來了?
再看看日期,今天下午,四點,靜園二院。
這也不給說一聲?
想了想,倒也符合姥爺的性子,風一般的老頭。
不過,您既不是校友,也沒在這裡教過課,來湊這個熱鬨乾啥?
。。。。。
“comparativeadvantage和absoluteadvantage,一個是比較優勢,一個是絕對優勢。”
”難點是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區彆,我們一般把前者指用比另一個生產者更少的成本,這裡的成本是指時間和原料
,生產某種物品的能力.....”
“後者指用比另一個生產者用更少的機會成本,生產某種物品的能力。”
“而大家要注意的是,這個地方千萬注意比較優勢,在計算比較優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誰除以誰......”
一堂微觀經濟學,老師是個“大海歸”,除了依舊隨心所欲的講法之外,還有著一口濃重的英倫(利物浦)口音。
讓下麵這群本來大多是啞巴外語的學生,更加苦不堪言。
可老師不管這些,我行我素。
一個原則,聽得懂最好,聽不懂回去勤學苦練。
幾堂課下來,一群學生微經課倒沒怎麼使勁,功夫全用在了聽力上。
李樂也愁,隻能靠盲猜和機械慣性一般的抄寫板書,以待回去“重整河山”。
“seeyou!!”
終於挨到了再見,老師踩著牛津鞋,“哢哢”走人,留下身後一群沉默無語望蒼天的學生。
“艸,這課沒法上了!”
終於有人在沉默中爆發。
“對,得給學校反映,這種授課方式,就是人家大英子自己人來,都特麼聽不懂。何況咱們這些主修詩詞歌賦風雅頌,墨子老子孔夫子的!”
“就是,這事兒歸誰管?”
“教務部?還是學生權益部?”
“彆管哪個部門了,總有一個管事兒的,誰去,誰一起去?”
“我!”
“我們!”
“他們倆!”
看到一場自發的“抗議”活動正在醞釀,李樂收拾包,準備開溜。
“哎,你乾嘛去?”張昭一把拉住李樂,“同去!”
“有你們了,我就算了,還有事,先走了啊!”
看著李樂灰溜溜的背影,張昭歎道,“老王,此乃無義之人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