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號稱,如果不拆分,也是比肩複交的存在。
可拆了就是拆了,就如同金陵大學一樣,與其總是沉湎於過去的光鮮,不如從頭再來。
好在在姑蘇這邊經濟發達,重視教育,這幾年給的資金扶持越來越多。
尤其教改之後,高校自主,誰手裡鈔票多,就意味著好的待遇,更多的投入,更完善的基礎設施。
於是東吳奉行著隻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的原則,揮舞著支票簿,四處撒幣,到處挖人,從國外到國內,從各大研究院到各個高校,懟著彆家牆角挖得直冒火星。
漸漸的就有了“人傻錢多”,“高校挖掘機”的名號。
學校實力豬突猛進的同時,也注重了和top10這幾個高校之間的交流,一是想著提升一下教學和學術水平,二是改變一下隻會花錢不會做學問的傳言。
所以李樂這批人來,衣食住行上都是高標準高規格的接待。
第二天吃完早飯,東吳就給每個燕大的學生發了一雙converse,兩件正品polo衫,一個swissgear的雙肩包,還很貼心的在胸前標誌下,印上“東吳—燕大聯合田野調查活動”的小字。
收禮麼,學生們自然開心,還是平時隻能想想的玩意兒。
張濤他們幾個老師,也覺得沒什麼,土財主麼,錢多。
也就對把東吳兩個字放在燕大前麵這點小事,沒多計較。如果是隔壁那幫紫色皮膚的敢這麼寫,肯定要撕扯一番的。
吃完早飯,更換上裝備,一群人氣象一新,樂嗬嗬上了大巴車,去開交流準備會。
隻有李樂,從這些小事兒上看出來,東吳的所謀非小。
眼下的一些小恩小惠,收買人心,為得是這些學生對東吳的好感。
有一就有二,多接觸幾次,以後再麵對鋤頭時,抵抗力自然會降低許多。
嗬嗬,這眼光,放的真長遠啊。
李樂無所謂,給就穿,送就背,糖衣吃了,炮彈也不送走。
旅行團一般的隊伍,進了東吳大學,一路參觀下來,風景之類的觀感也就一般。但是對寬敞的,帶著獨衛,下桌上鋪,寬敞的四人宿舍,吹著冷氣的教室,還有各種光鮮亮麗的學校設施,一群人在比較之後,說不出來的羨慕。
不過羨慕歸羨慕,但是燕大特有的那股子疲遝勁兒,卻一點也不少。
會議室裡座談時,明顯能看出來兩校學生的風格,一方稍顯緊張,規規矩矩,一方懶懶散散,東倒西歪。
惹得張濤咳嗽加瞪眼,最後也隻能放棄,隨便吧,你們都是不羈的花兒。
不過,學校之間的差距,當開始自由發言的時候,就體現了出來。
東吳的學生,都是拿出提前寫好的東西,照著詞兒念,
而李樂他們,隨便點上一個,引經據典,張口即來,洋洋灑灑,唾沫橫飛。
東吳的一群領導老師,眼裡都放了光,恨不得這都是他們的學生。
張濤也從剛才的尷尬和無奈,變得笑靨如花,一陣老懷甚慰。
腦子一熱,“接下來,讓我們班的李樂同學,說說。李樂,李樂?人呢?”
“這呢,這呢!”
班長一扭頭,把縮在最後麵,瞧著已經目光呆滯,神遊四海的李樂扒拉起來。
“啊?”
“濤哥讓你說說,交流交流。”捂著嘴,班長小聲說道。
“哦,哦。”
“給各位同學介紹一下,李樂同誌,是我們學校五四獎學金,燕京市五四青年獎章的獲得者,已經連續在cssic期刊上,作為二三作者,發表了多篇文章。”
當看到直起身的李樂,自己班裡的倒沒覺得什麼,這孫子就是個奇葩,習以為常了。
不過在東吳這群學生裡,卻是個稀罕物。
尤其是女生,什麼文章,獲獎的,都沒這張臉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