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惠老師有大噴之資(1 / 2)

對於張曼曼這種能夠“主動”的有“思想性”的去鑽研學術問題,李樂當然樂得幫助,學術夥伴麼。

兩人又謀劃了一下,關於這篇暫定方向為網絡社會人群心態、特征、社群結構、意見表達分析的小文章的框架,填充內容,以及涉及的數據來源。

“你和那個球球的泡你馬還有聯係?”

“啊,有,隻不過這人最近有些忙,都是留言回複。”

“行,你保持溝通,以後,多套點數據出來。”

“這人有點兒悶的。泡你馬給我說,他下個月要去臨安,參加一個什麼西湖論劍。”

“怎麼,你也感興趣?”

“互聯網現在是我的研究對象,嗯,之一。前兩界我還找報紙瞧了瞧,好嘛,裡麵還混了一氣功大師?這不明顯的就是個駔儈、牙人?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和這種人在一起,也沒個好。”

“互聯網行業生存之道,務虛。”李樂笑了笑,大師,武功蓋世,天下無敵,結果一切都是南柯一夢,現實中幾個派出所片警就把你收拾了。

都是馬,二十年後再看,一個是有人需要他活潑,當演說家,一個是自已知道,什麼時候該閉嘴,什麼時候該說話。

前幾天剛收到泰雅樂投資那邊,楊蘇陽的郵件,和IDG,關於剩餘的那點7.2的股份談判結束,因為搞定了那個姓王的中間人,最後的價格,520萬,之後結算下來,這7.2的股份裡,富樂公司2.5,小雅各布的大富豪2,董泰個人0.5,剩下的被泰雅樂的其他合夥人分了。

隻不過,李樂給楊蘇陽留了句,以後,這些合夥人手裡的股份,有要出手的,他要了。

“你和惠老師什麼時候去東北?”

“乾哈?你也想一起?”

“不去,就是想提醒你,這時候,多穿點兒。”

。。。。。。

辦公室裡,李樂和惠慶做完文獻回顧,理了理這次去東北,需要的研究資料,報告論文還有一堆的新聞稿。

上次的項目不算,李樂屬於跟在屁股後麵的小夥計,這次才算真正的從選題開始參與。

惠慶從打印機裡取出打好的資料,看了眼,拿筆寫上號碼,遞給李樂,“做項目課題,都說要收集資料,但其實好多人都不會,一是把參考文獻當論文資料,二是把資料文獻不歸納分類。”

“課題開始前的文獻回顧,能高效地去了解,研究對象的基本麵貌、現狀、問題成因、機製政策,還有前人的建議。既考驗閱讀能力,也考研信息搜集和歸納能力。”

“然後能幫助你在回顧中找尋靈感,不斷滾雪球,形成一個基本的思路框架和研究路線,其實,好多人論文在對前人的文獻回顧階段,就已經有了大概的內容,後期的研究調查觀察思考,其實就是在驗證一些觀點的正確性和依據。做其他事,也能用到這種方法,回顧分析整理歸納的過程中,你大概就能有個理智的判斷結果了。”

“這還是您自已總結的?”李樂按照編號,把資料放進對應的夾子。

“這些,都是費老師當年給我說過的。科學取向不是田野研究的本身,科學追求的是可重複性,田野研究則是闡述傳統。你能明白?”

“大概能。”

“行,慢慢理解吧。”

李樂把手裡資料歸置到一邊,想了想,把中午和張曼曼聊得,關於網絡社會人群結構,意識心態分析的小項目,給惠慶說了。

惠慶坐椅子上,琢磨琢磨,點點頭,“可以,挺好的選題。你們自已操作,需要再來問我。”

“謝謝老師。”

“小事,再說,我這兩年上網的經曆,也有些感觸,倒可以和你聊幾句。”

“您說,我記一下。”

“聽聽就算了。我說的也不一定對,你就做做參考。”惠慶笑了笑,擺擺手。

“網絡人群,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現形式,就像你們說的天涯這種帶有知識性傳播的,喜歡上這種網站論壇的人,大多數可以歸為幾點。”

“一是習慣用單一刻板的標準去評估萬事萬物。”

“比如對量化數字的斤斤計較,還有對像梁山座次一樣的熱衷。比如市長和大學校長哪個地位高?他們還沒搞懂,職級和地位、地位和權力、權力和實利、實利和名望,都是不同維度的概念。而是把這些不同維度的價值全部雜糅在一起。粗糙且單一的形成了分高一檔,官大一級壓死人的事項。但是現實社會,不是官大一級就能有更多可調動的資源,也不是錢多一分就有更大的物質購買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