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剝繭,貪婪(二)(2 / 2)

“但是我們要考慮到新化特鋼的例子,這應該是他們慣用的手法,用買斷、並購、入股企業的利潤來作為出資。畢竟,在全優鋼鐵租賃山南鋼鐵的資產進行生產期間,它從這個生產中獲得的利潤可能在支付了所謂的租金之後還有很大的剩餘。用這樣賺的錢支付買斷資產的價格,自已根本就沒有真正出資。”

傅當當也翻開自已的筆記本,“而且有個佐證,我通過在省工商的朋友查到一個數據,全優鋼鐵,注冊資本才不過1千萬元,但是在租賃山南鋼鐵進行生產的半年後申報信息時,其顯示淨資產2.13億,淨利潤7650萬元。而02年底的申報時,顯示全優鋼鐵的產能,從剛成立時年產粗鋼不足5萬噸生鐵,膨脹至年產近100萬噸。銷售收入18.06億元,全年繳稅1.07億元,淨資產已經達到了13.37億元。”

“而在這期間,山南鋼鐵又經曆了什麼呢?產能從成立第一年時的80萬噸,主營業務收入11.27億,淨利潤1.97億元,變成了資不抵債,破產。”

李樂拿出紙,做了個加減法,“全優鋼鐵在淨資產從2.13億元,在四年的時間內,增加到13.37億元,不到3年的時間中增加了11億,這增加的淨資產應當都來源於使用山南鋼鐵原來的優質資產所獲得的盈利。”

連祺眉頭一皺,“這意思豈不是說,富華隻花了一千多萬,就拿到了十個億的資產?”

李樂聳聳肩,“現在,你明白了?富華或者說全優,利用老鼠搬家的模式,在四年的時間裡,把原本屬於南山鋼鐵總廠的優質資產,應當利潤,一點點的挪到了全優的盤子裡。”

“然後,南山鋼鐵總廠破產,作為逃廢債的殼子南山鋼鐵公司也破了產,最後,所有人都一地雞毛,隻有富華賺的盆滿缽滿。”

“而我們去過的新化特鋼,也在走這樣的一條路。富華不是又在新化特鋼之外,又成立了一家花山特鋼股份公司麼?”

阿文這時候也說道,“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成本支出。”

“南山鋼鐵公司的設備是現成的,而幾十年的鋼鐵廠,技術工人也是現成的。為了讓吸引民營企業來投資,政府給了很多的額優惠措施,留足了利潤空間。”

“我查到的過去的財務報表留檔裡,南山鋼鐵在被全優租賃之前,欠供電公司電費1000多萬元,但為了支持他們的,這筆欠款分期緩收,而且供電公司把一部分工業用電改成居民用電,每年為鋼廠減少成本近170萬元。而且在稅收、用水、土地征用上,每年都在創造著優惠的條件。”

似乎已經了解了富華在新化特鋼的種種操作,現在對在南山鋼鐵的這種近乎於空手套白狼的行為,幾人都有了免疫力。

語氣裡,除了多餘的無奈,已經沒了憤慨。

尤其是多了二十年的經曆,見慣了各種被爆出來的“神仙戲法”的李樂,更是內心毫無波瀾。

隨即兩手一攤,“行了,咱們把東西理一理,明天再去一趟那個全優看一看,還有什麼新鮮玩意兒,之後,咱們打道回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