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兩千五百年前,老子於終南山中留下《道德經》化胡而去,從此,世間便有了道院,有了仙人。
從老子化胡始,傳至東漢末年,祖天師張道陵作《道書》二十五篇,創立天師道
至兩晉南北朝時期,靈寶派、上清派、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燒煉的金丹道相繼立派出現
後於唐宋時期,龍虎上清靈寶,三山符籙執天下道門牛耳;
再至宋金元明,王重陽創立全真道,三山符籙歸聚正一,兩派分庭抗禮,此為道門華國曆史之最為鼎盛。
鼎盛過後便是衰敗,近代以來,受清末民國動蕩,亦承現代西方影響,道教不可避免地開始衰落,戒律廢馳。
道教作為一種思想聚合,與人之社會與人之意識相同,皆是前後相傳。誕生,發展,輝煌,沒落,斷檔,再有新事物誕生……世事紛紜,總是如此。”
“……嗯?”
雲霧之中,第一段話出來,大家都是一愣,這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樣啊!
這一通開場白,所有人都沒預料到。
這若虛若實地聲音如同洪鐘大呂,清晰地傳到每個人的耳畔,但是卻不是想象中那種玄之又玄,隻傳有緣者的妙道真言。
他很是質樸地闡述了道教在華國千年的發展曆程,並且基本采用了民眾所熟知的一些字眼。
這也是李陽的初衷,有些話,說的太深反而不行,貼合實際,不虛談,不妄言,這才能逐漸影響改變人們的認知。
而隨著聲音傳播開來,底下的王書桓還有陳麗等人都感覺道音似在腦中遊走一遭,頓感精神震爍,思維清明。
“然!”
隻一個字,情緒波動陡轉,聽得三萬六千餘人身體一震。
“道雖生於老子,但仙人之說卻一直綿延於上古時代。
曆史記載軒轅黃帝“且戰且學仙”,“問道於廣成子”,後修道成功,於鼎湖白日乘龍升天。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有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
戰國時期,人們又多相信東海中有蓬萊等神山,由此出現了許多以追求不死成仙為務的方士,被稱作“方仙道”。“方仙道”在秦漢時期曾活躍一時,是後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華國曆史上,關於仙,傳說實在太多。”
眾人聽的清晰,那聲音感懷一歎,似有萬般情緒:
“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
我曾聽聞,唐時有呂祖顯仙蹤於玄洞,北宋有薩天師咒棗書符剪妖魔,西晉有許天師豫章西山得道斬蛟龍……
我曾聽聞,古時有仙,可憑虛禦風,可星海飛馳,可朝遊北海暮蒼梧……
若仙人真的存在,若神話並不圄於紙筆,若誌異怪談並不是空穴來風,若仙人與道教一般,亦有誕生,發展,輝煌,沒落,斷檔————”
“————”
聲音逐漸肅穆,娓娓道來,直至最高潮時戛然而止。
靜,
整座龍虎山徹底靜了下來。
沒有人可以言說此時心中的顫栗忐忑,卻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萬籟俱寂中,陳麗先是聽到了自己的心跳,再是王書桓的,再是整座龍虎山,乃至於整個世界的。
若傳說不隻是傳說,
若曾經幻想的不隻是幻想,
心臟,劇烈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