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7點。
薑哲帶著小卡散步回來,坐在桌前,重新打開苗老師送給自己的禮物。
為完成每日學習積累,下午看完冊頁之後,就開始學習,之後又去吃飯,一直沒有仔細欣賞箱子裡的文房用品。
苗老師沒有介紹這些東西,薑哲隻能自己辨認。
箱子裡的長條木格裡,擺著七八隻毛筆。
最大的一支是大號抓筆。
薑哲拿起抓筆,仔細觀察。抓筆外觀大氣,樸實無華。筆鬥筆杆是用整塊的鐵梨木,製作成高足杯形,杯口就是裝筆頭的筆碗。在筆碗口的部分起兩條棱線進行裝飾。
筆身刻字——李鼎和抓筆。
筆鋒毛料由羊毛和羊須組成。
這支筆的筆尖呈紅色,應該是蘸過朱砂,筆鋒根部保留了羊毛的顏色。
薑哲拿出直尺測量筆鋒尺寸,長11厘米,直徑2.6厘米,算是大號毛筆。
他放下抓筆,查看其他毛筆。
其他的筆有李福壽,李鼎和,周虎臣等牌子的刻字,筆鋒材料包括羊毫狼毫等等。這些毛筆都被墨或顏色染過,明顯經常用。
薑哲覺得這些毛筆都有一個特點,樸實無華中透著精細。例如,無論大小,每支筆杆上的刻字填色,非常認真,一絲不苟。
他打開電腦,查詢這些毛筆上出現的品牌,得知這些都是幾十年前的一些老牌子。有些牌子今天還在沿用。
他曾經用過2010年之後生產的毛筆。那個時候,已經開始大量使用尼龍絲,質量參差不齊。好的太貴,差的無法使用。
他原本對文房四寶了解的不多,但獲得館閣體入門技能後,讓他對於傳統書畫工具的選擇和使用,有了一定的經驗。
從外觀判斷,就知道這些毛筆都是上品。
薑哲放好毛筆,從箱子中取出一個花梨木的木盒,打開蓋子,裡麵是一方自然型的八寸端硯。
硯池雕成淌池的形狀,周邊有浮雕的螭龍紋。
他看不出硯石的坑口,但能看出硯石材質滋潤細膩,用食指輕扣,有木聲。
箱子裡還有一方綠色帶有石紋的圓形小硯台,很像洮河硯。硯池邊緣有殘留的朱砂,應該是專門用來研朱砂的器皿。
硯台旁邊的兩個格子裡,放著白瓷的筆添和調色盤。
圓形筆添造型厚重,中心凹陷。
調色盤為長方形,有五格,還帶有擱筆的功能。
這兩件白瓷文房也有不少年頭,表麵已經有開片。
可惜,薑哲不太懂瓷器,看不出製造時間。
接下來是墨塊。
上一世,他參加書法培訓,曾經買過徽墨,是市場上的樣子貨。
用樣子貨研墨,不止咯吱作響,還會把硯台磨花。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買過徽墨。
苗老師贈送的幾塊墨,明顯和樣子貨不同。
每塊墨都已經研磨過,表麵裝飾非常精細。最大的一方墨是方柱形,正麵有萬紫千紅的描金文字,側麵有魔都曹素功墨廠的款識。
薑哲在網上查詢,這塊墨應該是魔都曹素功墨廠出產的特製油煙墨,由國畫研究院定製。
還有兩塊長方形徽墨,正麵分彆有一唱雄雞天下白和實事求是的填金文字裝飾。
這兩塊徽墨已經有部分被磨掉,研磨部分光潔如同鏡麵。
第四塊墨,是一錠很小的朱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