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陳耳繼續說道:“至於孔府還有更多的青年人,他們年輕力壯的,自然可以去更遠的地方了,我想讓這些人分成不同的能力層次的前往各個州郡擔任地方上的學官。”
孔笙疑惑的問道:“不知道明德,這學官主要負責什麼?”
“就是負責當地的地方學堂的建設以及教學嘛,他們還要負責培訓初級的老師,能夠教孩童識字就可以。”陳耳解釋道。
”不知道魏王殿下,這學官還有所謂大學裡的老師待遇如何?”一個長髯老者站起來問道陳耳。
孔笙連忙介紹道:“此乃二族老。”
“原來是族老,既然族老問道了這待遇一事,那麼我也就說說,大學裡麵的老師最低的每個月有五十兩銀子,最高上限為一千兩。”
“至於地方的學官也在五十兩到兩百兩不等,具體的要看每個人的能力以及他們承擔的任務而定。”陳耳簡單的對著孔府的人說道。
其實孔府的人也不是真的在意有多少錢,他們在意的是陳耳的態度,總不能夠讓他們義務勞動吧。
“很好,很好。”
聽到陳耳開出的條件,一眾人都激動起來了,這樣的條件已經是很不錯了,還不說陳耳還承諾了有其他的待遇,包住房啊,衣食住行幾乎都由本地政府報銷了。
當然陳耳也適時的提出了讓孔家為代表宣傳一下民間投資教育的事情,本地的要展開這麼大範圍的建設,錢財確實也吃緊。
孔笙等人都表示理解,而且這儒生吧一直都有些瞧不起那些商人,如今讓那些人捐些錢出來發展教育,在孔笙等人看來這是給那些商人莫大的機遇了。
“這件事情,我看行。”孔笙對著陳耳說道。
既然大的方針已經敲定了,接下來具體的方案就將交給孔笙自己去和田豐荀彧荀攸等人商議了,他是不用管了,作為主公,他要做的就是給出一個大概的框架,剩下的事情全部交給
在孔家陳耳沒有停留太久,和孔笙等人共進午餐之後,陳耳便帶著龍騎兵營朝著徐州方麵前進,那裡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他去處理。
尤其是揚州和豫州兩地的事務,更是需要陳耳實地考察一番,正所謂天高皇帝遠,雖然陳耳對夏侯惇等人有著足夠的信任。
但是更比較到位,正所謂眼見為實,陳耳還是需要去查看一番才行。
在陳耳離開孔家的時候,發生在梅山鎮的事情此時也傳到了北海曲阜等青州各地,各地的官員聽說陳耳親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