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安民。”
“兵發於民,亦止於民。”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百姓安居樂業,則天下太平;民不聊生,必會天下大亂。”
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在民不聊生的時代下,必定有人會站出來推翻這不公的統治。
後世之中,唐王朝是曆史上最為輝煌和影響最為深遠的朝代。
唐朝的沒落和覆滅有諸多原因,潘鎮割據,安史之亂等都是對大唐傷筋動骨的主要原因。
而事實上,導致大唐覆滅最直接的原因,當屬黃巢起義。
可以說,黃巢起義是壓垮唐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地區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
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並與朝廷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衝突。
黃巢與子侄黃揆和黃恩鄴等八人起兵,響應王仙芝。
因為大旱災,朝廷不作為,官逼民反直接導致了唐王朝的覆滅。
元末時期,黃河泛濫。
各級官員對救災專款各種克扣而致所剩無幾。
官府不僅把沿岸百姓能用的能吃的都搜刮一空,而且將所有人無論老幼全部趕上工地。
如此“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前兆一出,各地農民起義軍蜂擁而起,元朝帝國從此萬劫不複。
這也是因為百姓們被朝廷逼的活不下去。
還有明末、晚清,同樣也是如此。
一個王朝在覆滅之初,往往都有各地農民起義的事情發生。
就算農民起義被鎮壓下去,但這就像是一股風,已經吹起了各路藩王諸侯造反的旗幟。
“安民……安民……無民便無兵,無兵便無器,無器便是天下太平。”
贏政豁然開朗,猛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雙目炯炯有神地看著範季:“先生可是已有安民之法?”
難怪範季會叫韓非過來!
韓非負責的便是編撰法製,叫他過來,是為了讓他去實施範季所說的安民之策。
在嬴政的追問和韓非眼神的催促下,範季將自己的想法娓娓道來。
秋戰國時期,原本還是延續西周的土地製度。
也就是井田製。
那時候有公田和私田之說,私田是自己開荒開出來的。
而開墾出來的私田不在征稅範圍之列。
所以奴隸主和貴族們就積極開墾私田。
出現“民不肯儘力”於公田的場景。
一個要交稅,一個不用交稅,誰都知道該怎麼選。
於是私田變得越來越多,公田慢慢的就沒人種了。
各諸侯國為增加土地稅收,不得不打破公田和私田的區彆,進而一律征稅。
最先是魯國頒布“初稅畝”法令,宣布對公私田一律按畝征稅。
接著,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從法律上確立封建土地私有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