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飛機本身,這款飛機大約在1960年代初開始設計,並於1963年完成了首次試飛。根據歐洲航空公司的慣例,這款飛機在正式飛行前就已獲得多個航空公司的訂單。”
這架飛機的試飛過程並不順利。1963年10月,一次試飛中飛機不幸墜毀,機上人員無一生還。調查後發現,事故是因為一種叫做“深度失速”的情況,這是由於機翼和尾部引擎在特定角度下相互影響,導致尾翼氣流不足,進而引發的悲劇。
這次事件促使“不列顛宇航公司”對飛機進行了大規模改進,安裝了“振動杆”和“推杆”裝置,並調整了機翼前端設計,確保氣流可以順暢地流向引擎和尾翼。經過這些改進,這款飛機的安全性大幅提升。
1964年,這款飛機獲得了包括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以及米國在內的飛行許可,並開始交付客戶。1965年1月,它完成了首次商業飛行。到了1966年,已有超過40架飛機交付使用,甚至在米國市場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為了應對不斷增加的訂單,“不列顛宇航公司”在韋布裡奇開設了第二條生產線。
“bac1-11”及其後續改進型號的交付量已超過400架,成為英國民用航空史上最暢銷的機型之一。
“這架飛機為何能如此成功?”蘇晨提問。
馬祖楓回答說:“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三點。”
“首先是安全性。之前提到的改進提高了飛機的安全性能,特彆是從1973年起生產的飛機具備了自動著陸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了安全性。”
“其次是實用性和經濟性。最初的型號可以搭載80名乘客,而1978年推出的‘bac1-11-500’最多可載136人,同時燃油效率提升了7,這對航空公司非常重要。”
“最後是舒適性,尤其是客艙內的安靜程度。因為引擎安裝在飛機尾部,遠離客艙,加之持續的技術改進,使得飛機噪音更低,乘客體驗更好。”
馬祖楓停下來喝水,蘇晨趁機問道:“馬總師,這款飛機的主要國際競爭對手是誰?它們的表現如何?”
聽到這個問題,馬祖楓的手微微顫抖,隨後他穩住情緒,看著蘇晨回答:“它的主要對手是‘波音737-200’和‘dc-9’,後者是我們正考慮引進的‘d-82’的前身。”
馬祖楓說完後,房間裡突然變得異常安靜,三個人都不說話了,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最終,郭偉強打破了沉默,安慰道:“老馬,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儘力而為,無愧於心就好。”
馬祖楓聽了,歎了口氣,帶著一絲苦笑說:“老郭,你說得對,但現在說什麼恐怕都晚了。況且我現在的身體狀況,很多事情也是力不從心。隻是辛苦了步石他們。”
郭偉強繼續鼓勵道:“事已至此,就彆多想了,先好好養身體。隻要人還在,就有希望。再說,事情還沒到最糟糕的地步,或許還有轉機呢。”
聽到這裡,馬祖楓努力振作起來,問道:“老郭,你這次來,不隻是來安慰我的吧?說說看,你和你的學生究竟有什麼事?我猜,是不是跟那個‘bac’項目有關?”